首先说明真人真事。
自小在农村长大,那个时候家里有摩丝,平常也经常拿着玩,也没感觉有多可怕,但在快过年的时候,摩丝给小时候的我就下了很浓重的阴影。
那个时候腊月二十二,家里边正好是大扫除,男孩子从小就比较调皮,所以很活泼,跑个不停,跟在我爸后边戴个小帽子,询问个不停,这个还要不要啊,簸箕在哪里啊,俨然就是我爸的小帮手,这个时候看见我妈在收拾化妆台,我就走过去看热闹,美名其曰为帮忙。
我妈说这个不要了,那个也不要了,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终于我妈说摩丝没了扔了吧,那个时候我突然鬼迷心窍,心思一动,把这个直接扔到火炉里,又省事又省力,岂不是美滋滋,然后我就把摩丝扔了进去,还在旁边傻傻的看,然后最精彩的部分来了,蹦的一声,炉圈都被炸起来了,我被炸了一脸黑,耳朵嗡嗡作响,整个人已经懵了。
我爸闻声跑了过来,以为我在往里面扔鞭炮,起手就要揍我,我赶紧大叫摩丝爆炸了,摩丝爆炸了,由于耳朵嗡嗡响,所以我说的很大声,辛亏我机智才免了一顿皮肉之苦,我妈出来一看我的小黑脸,笑个不停,我果然是我妈亲生的,然后我爸也在旁边笑,至此看见摩丝都会想起这段回忆,让人心慌。
现在长大了,想想也会笑,小时候不懂事做了诸多搞笑的事,还有跑去玉米地捉蚂蚱,结果迷了路,我妈找不见我,在村委会的广播里声泪俱下的发通告找我,往女生厕所扔鞭炮,后来被女生堵在男生厕所,放学了回不了家,小时候真的是有很多的趣事啊。
每个人的童年时期都是最值得回忆的日子,小时候的我们单纯美好,但是往往也会因为天真烂漫,童言无忌闹出笑话。特别是长大后觉得自己很好笑。
我相信每个小朋友都自己去买过避孕套,在杂货铺里就能买到,或者在家里的抽屉里翻到。拆开包装之后就会吹起来避孕套,吹成非常大的气球,比正常的气球都大。我小时候家里开网吧,我自己拿着气球拍来拍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都笑我。我还不小心把它拍到一个叔叔的烟头上,叔叔很生气但也没有太凶我。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特别好笑,大人们都懂这是什么东西,也不会告诉小孩子。一颗童心也被所有大人守护着。

我小时候也记不清很多词语,比如我永远记不住胳膊叫胳膊,爸爸每次都用这个梗来逗弄我,我都会说这是膊胳,因为我记不住胳膊所以我自己就反着记,谐音是8个,但是我说的时候小孩子反应太慢,忘记了还得反过来念。我小时候叫胳膊为膊胳。现在感觉自己小时候记不住东西,反应也慢半拍,每次爸爸问我,我都会正经的回答,又被爸爸笑。
小时候不知道男女之间的事,只知道每次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一放到男女亲密戏,大人就会捂着我的眼睛,所以我条件反射的记住,每次看到男女亲亲抱抱,我就会捂着眼睛说羞羞。这个小动作我在小时候经常做,亲戚们都会被我的样子逗笑。后来长大才知道男女之间的一些事情,俗称少儿不宜。
小时候好多都是不懂得,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但是很多东西父母告诉了我们我们还是不懂得,所以父母总是会编出一套来对付我们所要问的为什么,但是到了我们长大以后知道了答案,又会觉得很高兴,被自己当时相信父母骗小孩的一套给蠢哭了,回想起来还是很搞笑的。并且觉得自己很好笑。
我记得第一次我问我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妈妈给我说我是河边捡回来的,我那时老家门前有一条河离家里也不远,所以我真的就相信我是捡回来的,当我上学的时候,老师问班里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很自豪的举起我的双手,因为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我心中胸有成竹,因为妈妈曾经告诉我,我站起来很大声的说,我是我妈妈从河边捡回来的。于是班里面的人都大笑起来,我看见老师也是微笑了,我疑惑极了,难道我说的错了吗。等到我长大了以后,我学了生物以后,我才知道那是我妈妈骗我来着,因为是妈妈,所以我并没有怀疑,还十分的相信妈妈告诉我的答案呢。但是闹出了许多笑话,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当时的自己很好笑。
特别是我们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经常会问我们家长很多问题,很多问题还是很搞笑的。我记得我以前打嗝的时候,还问为什么我会打嗝,怎么停止打嗝,结果还是闹出了许多笑话。很多时候这些笑话还是记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长大了回想起来是满满的暖意。
小的时候特别傻看见路边的小保健品商店一直以为是卖钙片的。
小时候的意识很简单保健麽就是保护身体健康,所以保健品商店一定是卖钙片,鱼油这种东西。长大了以后才明白保健品商店其实卖的东西还挺多的。
小时候失误吃了个西瓜籽都要害怕好几天,就怕自己肚子里长个西瓜出来,又不知道从哪里出来。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想法有多幼稚,上一趟厕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想的那么复杂。
小时候买了菠萝以后都要把菠萝的头给拿下来用水泡上,单纯的以为这样就可以种出来菠萝了。现在知道小时候正是由于这种单纯的想法而可爱纯真。
小时候家人总是吓唬自己,说什么不睡觉大灰狼,蛇精和大老鼠就来抓我,当时还真的是深信不疑。
要是晚上不关门就害怕有老巫婆也来抓我。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小时候把现实和动画片混在了一起。
想必很多人小时候都咽过泡泡糖,当时都吓哭了就以为泡泡糖会粘在肠子上永远不会下来了。长大就知道了其实鱼刺啊,泡泡糖这东西咽下去并不可怕,经过一段时间的肠道消化就可以排泄出去。
小时候的很多想法都是源于我们的单纯和对社会生活的不了解。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以为吃了鱼眼睛以后眼睛就会变成鱼眼睛一样。
小时候单纯的认为以为所有的东西都长在树上,坐在树下就会像牛顿一样发现牛顿定律。其实很多的事情的道理都是在长达后经历才懂得的。
我从小比较喜欢看书,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假期在家无聊翻爸爸抽屉发现里面有一本书,是一本笑话书,叫《成人笑话》。当时比较懵懂,只觉得笑话书肯定很好看,于是就拿出来翻啊翻,一连看了很多天,有些真看不明白,有些大概能看懂,反正多数都是一些亲亲抱抱的那种笑话。重点是我爸我妈看我在那看这本书也从来没有不让我看,可能是觉得我看不懂吧。
直到有一天,我的智商真的不够用了,看了好几遍也没有看明白,因为这则笑话里面提到了“安全套”。我对“安全”二字的理解,还停留在我们平房房头的那块电表,因为妈妈总和我说要注意安全,也经常看到电工蹬着梯子,拿着各种工具,好像还带着安全帽在修理那块电表。反正一看到“安全”二字我就想起了电表,可是这个“套”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鼓起勇气问我妈:“妈,这块我看不懂,你能给我讲讲吗?”我妈一边做饭一边和我说:“你给我读一遍吧。”我就大声的朗读了起来,还抑扬顿挫的,然后我清楚的记得我妈大笑起来,温柔的和我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现在想想我妈当时表情是多么丰富啊!她肯定没想到她的女儿小小年纪就琢磨起“安全套”了,我只能说她错误地估计了她女儿的战斗力,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见过那本书。等到我长大了,每次想起来还是会龌龊的笑。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佚名”是一位非常伟大并且很有思想的作家,很多有思想有哲理的话都能从“它”的文章里看出来,而且最关键的事情是“它”的文章的段落虽然富有哲理,但是不需要背诵和默写。我小时候最喜欢这种比较靠谱的作者了,而且我当时也不认识“佚”这个字,反正就觉得这个人的名字非常有“逼格”,觉得“它”肯定是一个非常英俊又带点忧郁色彩的翩翩公子。
我一直怀揣着这样的佩服之情,等到上了高中的时候,因为语文总是有背不完的诗词歌赋,我有一天就坐在位置上和同桌大吐苦水,就说到了“佚名”。我提到了对“佚名”这位大才子的佩服之情并且表示这样的人才靠谱,然后同桌就用“你瞧瞧你一脸没文化的样子”告诉我:“同学,佚名不是一个有名的作家,是指不知道作者姓名的意思。”我虽然不好意思,但是又厚着脸皮说:“不知道的人都比较靠谱,那些有名的就不怎么靠谱了。”

直到我最近看微博的时候,发现原来大家小时候都以为“佚名”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作家呢。我自己感觉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兴奋,瞧瞧也不只是我一个人曾经是没文化的人,这不还有大部队么?我想现在在小学课堂里说不定也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孩子在佩服这位“佚名”作家的有才又靠谱。虽然,知道了之后会觉得自己很可笑,但是毕竟这也是我们曾经单纯的想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