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邓超在网络上传了一个视频,并发了大量网友纷纷点赞。在视频里,邓超的女儿因为舍不得爸爸去上班,一直趴在邓超的肩膀上不停的哭泣。而邓超在这一刻,心仿佛都化了,并直言想息影在家里全程陪伴孩子。
其实不只是明星面临这样两难抉择的问题,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家庭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很多父母为了工作挣钱,不得不离开家庭,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可这样一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而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就会大打折扣。
其实不只是明星面临这样两难抉择的问题,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家庭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很多父母为了工作挣钱,不得不离开家庭,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可这样一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而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作为现代父母的我们,该如何权衡工作和家庭呢?
一、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家庭的重要性都要大于工作。这个问题就好比登山和大本营之间的关系。只有大本营设备和食物准备充足,我们才能攀登上更高的山峰。我们的工作和家庭之间也是如此,只有家庭和谐,孩子健康成长,老人生活无忧,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舒心,挣钱才能更有动力,我们的事业才能更进一步。
我们工作挣钱,不就是使自己的家庭过得幸福吗?倘若在外面赚了很多的钱,可是最后子女长大后都不亲近自己,或者老人无人照顾,过的痛苦不堪,那么挣再多钱又有何意义呢?
二、平时工作注意积累经验。
任何工作都有经验和规律可循。平时工作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提高效率,以便以后工作能更快更好的完成。这样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看望老人。
三、平时多注意培养一些生活习惯。
习惯是慢慢积累养成的。比如每天上班离开家的时候亲吻孩子的额头,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抱抱孩子或者问候老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你的心里有他,老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子女没白养。
工作重要,但家庭和睦更重要,二者相互促进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幸福。就像歌德说过的一句话: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现代社会,时间成了最稀缺的东西,如果父母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往往就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而让父母完全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家相夫教子,又存在各式各样的困难。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以为只要安心做个全职太太,每天打扮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事实教导我们说,一个人没有经济收入就只能受制于人,自己想买什么东西还得看老公脸色,社会普遍也不会认为在家做家务带孩子是为这个家庭做贡献,反而会觉得这样并不能带来价值。就算得到了伴侣的支持,在小家庭内部这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是社会大众的观念是很难扭转的。
而且一个人在做出重大的职业选择时,往往调整一次的时间和机会成本都很大,简单来说就是一旦放弃了某个职位,可能重新再回到原有的地位就比较困难了(常见于公司中高层管理者、某个资源型岗位等等),而有些人是凭手艺吃饭,比如摄影、化妆、咨询等等,再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存在客户资源流失需要重新宣传、自己技艺生疏等等问题。
所以一个人说“恨不得放弃事业”的时候,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流露,毕竟常年因为工作而不在家,让孩子对自己想念得不行,这个事实本身会引发父母深深的内疚感,恨不得放下一切去补偿孩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15岁的孩子对父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可能5岁是TA需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天天和TA一起做游戏,而15岁的TA需要一个能呼风唤雨、有社会地位的老爸,但这两个需求可能是冲突的,这就要看父母如何权衡了,毕竟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我们无法贪心得到所有,只能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进行取舍。
夹缝中求生存的做法可能是尽可能多的花时间陪伴家人,但父母就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和辛苦,以及舍弃更多可能性。但反过来说,陪伴的质量远远胜过数量,如果能够给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我在一起时,他们身心都是专注的;父母出门工作时,我知道他/她是在为自己奋斗,那个背影也是我向往的方向。”这不失为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微信公众号:飞游的心理教室(ID:phil-psy)
邓超想为女儿息影,这个问题折射出当今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父母如何权衡工作和家庭?关于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陪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没有什么能够替代陪伴的作用。在现代的家庭里面,很多家庭还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母亲一个人承担起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和义务,而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为家里提供经济保障。这样的模式造成的后果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缺少父亲的角色,而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当在面临工作和陪伴孩子的问题时,父亲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尽可能地陪在孩子的身边。
二、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父母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孩子却感到很孤独,父母很少抽出时间,来真正地陪伴孩子。虽然每天都可以看到相互见面,却没有深入的交流,有些父母回家之后,要么继续工作,要么看手机,而孩子也有自己的事情,要么做作业,要么玩手机。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也很少过问,这样的陪伴根本起不到陪伴的作用,只是在一起而已。孩子的内心还是很孤独,有些孩子受不了,告诉家长:“妈妈,陪陪我!”而妈妈的回答是:“我这不是陪着你了吗!”高质量的陪伴要求父母在陪伴孩子时,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全身心的陪伴着孩子,关注你面前的孩子这个人,此刻是高兴还是忧伤,能够和孩子聊聊天,能够真正地支持到孩子。
三、分清家庭和工作
很多父母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还是带着上班时的状态,在家里做的还是单位的工作,人虽然回到了家,心还在工作上。父母回到家,应该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回到家就是儿子、女儿,或者是爸爸和妈妈。
现代父母经济压力大,工作压力大,虽然如此,作为父母也不能失去生活的激情和活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个有情趣的人,我们时刻需要记住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每天都在关注着我们。
笔者觉得现代父母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来权衡工作和家庭。
01 做好规划
邓超想为女儿息影,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爱女心切,可以理解,尤其是对于这些不差钱的明星来说,休息个几年,陪伴孩子,基本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经济方面的任何影响。
现代父母,当的很累,除了要应付工作,还要花很多心思来培养孩子,考虑孩子的教育,和性格培养等等。
现代父母压力大,也是因为各种比拼,房子,车子,事业,孩子,教育等等各方面,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人。
所以,对于现代父母来说,为了权衡工作和家庭,首先要做好规划。
比如,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工作后,能否承受经济压力,在家里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是否能起到积极作用和效果?自己能控制好每天自由的时间分配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而不是仅仅的陪伴而已?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每个父母依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好规划,在采取行动的,特别不建议父母为了家庭,就贸然辞职,在家做专职父母,这样对小孩不一定就好。
02 阶段目标
作为父母,要给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设立阶段目标,什么才是目前先阶段,或最近几年,自己最想要的。
比如,如果说是为了孩子,自己不工作也不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可以考虑辞职几年陪伴并教育好孩子,等孩子长更大一点,自己再出来工作,这种方式也挺好,一举两得。
如果自己经济压力大,工作也不是太稳定,从整个家庭来考虑,还是需要把事业工作安排好的同时,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教育好孩子,而不是任由孩子不管不顾。
所以,要明白自己的阶段目标,来平衡工作和家庭,不要太走极端。
03 以身作则
最重要的事,作为现代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无论工作与否,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父母的精气神和三观。
只有父母以身作则,爱学习,多读书,积极面对各种问题,这样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从父母身上学会很多学校教不了或不能替代教育的东西。
喜欢请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也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罗伯,谢谢!
古语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这句话对于现代父母在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关系时,也同样适用。
家庭与事业,要么为了家庭放弃事业,要么为了事业忽略家庭。其实这就是鱼和熊掌怎么选择的问题。如果想要事业与家庭兼顾,那需要有两个前提,要么你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要么你有超强的能力做资本。否则,一切只能是空谈。
对于邓超来说,多年的打拼,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即使暂时的息影,也并不会带来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并且,即使邓超选择了息影,他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也可以拿去投资理财,即使不去工作,也照样可以躺赚,只不过是财富积累的速度变慢了而已。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首先要解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滋生出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说先要解决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才有资格去考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对于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积累的人来说,让一家老小填饱肚子,不挨饿受冻,先能活命才是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去谈放弃工作去陪伴孩子,纯粹是无稽之谈。没有了收入来源,难道一家人要喝西北风啊!
非常不喜欢有些自称专家的人,动不动就会指责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说他们只知道挣钱,而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这样是得不偿失的。理论永远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试想一下,难道那些父母愿意背井离乡去异乡打工吗?难道他们不想陪伴孩子照顾老人吗?但是他们一天不出去挣钱,一家老小就得挨饿。先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白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家庭事业兼顾,没有足够的家底,就要有超人的能力。比如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在家工作,像开网店,做微商,自媒体,开网课等等,既可以照顾孩子,也可以兼顾收入。如果自身条件不适合在家工作,那也只能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乖乖出去上班。
现实就这么残酷,要么有家底,要么有能力,否则想陪伴孩子都是一种奢望。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昨天,邓超在微博上发了一个秒拍视频:女儿小花恋恋不舍地抱着要离家去工作的爸爸不撒手。惹得邓超瞬间感慨良多,直接在微博上说出“要息影,当全职爸爸”的话。
不过,依照邓超一惯的逗比风,再加上最近因《影》为邓超带来事业上的又一个顶峰,我大胆地判断:这不过是邓超一时的感慨而已。但它却揭示出职场父母的两难选择。
有一句网络语言:我双手搬着砖,就无法抱你;我放下了砖,却无法养你。
有人也许会说:邓超和孙俪,他们的财力足以不上班也能养活全家。
可是别忘了,人总是有追求的,当他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时,就不可能再有精力去兼顾另一方面。这里所说的事业,既指职场,也指把家庭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
很少有人会把家庭也当成一项事业。其实不然。经营好一个家庭其实是需要有很多能力的,比如:收拾房间和带娃,需要时间管理能力;经营夫妻和家庭关系,需要超高的情商和同理心;要保持家庭的温度和格调,经营者需要跟进时代,不断学习。要知道,世界最顶级的管家都是需要学习,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从事管家业务的。
选择以家庭为事业,千万不要放弃学习。现在有很多职业都是为家庭型人准备的。比如:自由撰稿人;家庭理财师;家居整理师;色彩搭配师,等等。
而对于在职场中拼搏的人来说,经营好自己的事业,需要智慧和坚韧。如果有人料理家庭这个大后方,当然更好;如果没有,在经营事业的同时,还要为家庭留出时间。即使繁忙如奥巴马,也会每天与家人共进晚餐,留出时间参与女儿的学校活动。这与家庭型人努力提升自己一样,事业型人也要为家庭和睦而努力。
因此,如何权衡,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想。智慧的人,会把家和事业当成一个问题的两面,都要去好好对待,认真解决。
禾田飞歌: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