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达知识广博,涉猎很广,通晓人文世事,但是,他讲的某些涉及具体专业领域的东西,却似是而非,经不起专业人士推敲,毕竟你再广博,也不可能事事精通,这也可能是名气大了恭维话听多了,有点自我膨胀,失去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方面有点迷失了。至于高晓松,他目前还有人关注,完全是在吃当歌手时的老本钱。实际上,他完全还是恋恋风尘时那个年轻后生,他的心灵世界,完全还停留在校园民谣的时代,不是旅游过几个国家,就有资格谈欧洲历史了,这完全是一个过气歌手不甘落寞的最后挣扎,成年人没几个听他的讲的世界史,他讲的世界史,论史实资料,根本没有扎实的调研和可信的出处,他讲的世界史,你看不出他讲的内容有哪些有说服力的东西,看不出他自己梳理出的思维脉络,也看不出里面有什么是他自己得来的东西,讲开讲去,都是些大排档的教科书口水资料,这方面要学习纪连海,言之有物,引之有据。论专业见解,对于世界史,如果缺少第一手的调研资料,对历史时期的事件,没有充分的了解,仅凭大路货的历史常识,是讲不出令人信服的内容的,更别提独到的个人见解了,这方面要学习袁腾飞和石国鹏。论学者风度,不是摇头晃脑拿个破折扇,腆着个大脸坐在红木高背椅上,就是个饱学鸿儒了,没有内在学识的支撑,混个脸熟还可以,去娱乐节目混一混也可以,但是,没有内在修养,就别学别人讲学问,。本来不想喷他,居然有人把他和梁宏达放在一起比较,这一比,真是应了老话:货比货得扔!另外,我想弱弱的问一句,开这个帖的人目的是什么?
这是个很好的话题,因为这两人各自的长处正好是对方的短板。从讲述的内容看,高比较善于揭示问题的本质,讲得简明而深刻,而梁则比较善于讲趣闻和传说,很少触及敏感话题。这是由两人的身份决定的,高是外国人,顾忌很少,不用看上面的脸色,也不怎么怕被禁,所以观点特别犀利。最典型的例子,是高对CCCP邪恶本质的无情揭露,在这些方面梁远不及高。从语言素养上看,则是梁强出高太多。梁是科班出身,所以语言素养极高,说话极少毛病,总是能紧扣主题娓娓道来,讲得生动有趣,给观众以很高的精神享受。而高在这方面较弱,不管是语言还是台风,说穿了也就是我们普通人在平常生活中说话的样子。
高晓松是非常厉害的,从小在知识大院里,高中在北京四中,大学在清华大学念书。后来一直在做音乐,直到前两年,做了阿里音乐的董事长。结交了各种名媛名流,写了《鱼羊野史》《晓松奇谈》等书,写的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书中提到了参考资料也非常多,他应该都有看过。虽然他可能不太擅长表演,学富五车也不能展现的很出色,没有表演的技巧,讲故事也并不是他擅长的。我觉得就是他看的书多了,可能会有一些前人的看法和思想,别人很难在短时间发现而已。
高晓松有广阔的视野,对国内外的事件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国外时间长,去过的国家多,所以谈起来具体、琐碎、新颖、细致 ,一致引人入胜,极富吸引力。而梁宏达可以成为杂家,你随便提溜出一个问题,也不论是国际国内、天山地下、古今中外、高雅低俗,他都能不加思索、口若悬河,一泻千里,谁的让你喘不过气来。所以高晓松的国际知识面广些,梁宏达的杂家面广些。两者难分伯仲。
两个人的节目都喜欢看,但实在说梁的知识来源 储备 广度都不如高。高在很多人心里形象就是一个长得不好看,一会搞电影一会儿搞音乐的喜欢装文化人的美分,但实际你如果长期关注,看过很多期晓说和奇葩说,你绝对会认为他是个人才。很多即兴的发挥,很多对事情的看法,那绝对不是节目提前做功课就能拿出来的。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而且涉猎各种艺术类。大到各个国家政治文化,小到偏僻小吃风月场,他都兴趣盎然。
在这里讨论高梁的知识面意义不大,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两人的认知态度,传达思想的取向。
高晓松的晓说或者晓松奇谈我都看过,但是高晓松有见无识,有情怀无高度,有认知无理性,有小才无大德,有机变无坚持,什么都是半吊子。自以为智商碾压大众,信口开河,说话不负责任,糊弄老百姓,愚弄观众,人品太差。
梁宏达在这点上做的要比高晓松好得多,一般都能做到不偏不倚,有理有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