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电影,我总觉得像是跟一个大你很多的人恋爱,一开始你会觉得有代沟,一方面觉得他矫情俗不可耐,觉得有些段落其实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讲述会显得更加自然不落俗套。另一方面又让你觉得,这可能就是那个年纪的人该有的柔肠百结吧。所以他说的一些话,并没有听的太明白,或者那些话套在你的日常里隐隐有些总结性,你就以为自己明白了。等到你同他分手了,等到你真的长大了有了那些落俗的经历,你才能发现他的那些话再准确不过,那些段落也只有他演绎出来最生动最贴切又最唯美文艺。他像一个长者将自己半生的感慨告诉你,只是很多时候囿于个人的阅历,往往不能理解以为他故作高深。等你深深领会的那一天,早就不是一开始无忧无虑的你。所以王家卫的电影,看不懂最好。
王家卫电影绝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比如我也被东邪西毒闷的要死,还有阿飞正传,刘德华和张曼玉那一部分我只想快进。但它们都能让我躺床上回味良久。欧阳锋低沉的独白,充满哲理的语句,求而不得的眼神。旭仔揍人时的狠戾,一分钟的朋友,火车上濒死的眼神,还有那段独舞的精彩。更不要说我的挚爱春光乍泄,虽然小张一出场我就烦,但其他镜头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的从头看到尾。因为张国荣,承认王家卫是个有想法有色彩有情绪的导演。因为王家卫,张国荣在他的构思里呈现出或颓废、或放荡、或不羁的种种情态。好的电影可以成就好的导演和演员,因为两个字“记住”。
他的电影在我看来,有市场,又不会过分的商业。不会因为大家对于他自成一派的风格的追捧,而流于个人自恋,后续的作品不会因此而流于表面了,还是很有责任感的(看了他拍一代宗师的纪录片,更是觉得如此,对电影这件事很上心、很有责任感,这种敬业很重要)。再者也不会有部分所谓的文艺片那般晦涩(节奏过于冗长或什么的),节奏是电影它自己的节奏,会因应他想渲染出来的感觉,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我觉得吧,王家卫导演的电影只要能静下心来看,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感受,特别贴近人心。
以我最爱的2046来说,周慕云因为没有得到苏丽珍,所以一直深爱苏丽珍。没有得到黑蜘蛛苏丽珍所以回到香港学会了逢场作戏。因为没有得到靖雯,所以写小说,甚至幻想自己成了男主角。甚至小说主角因为机器人没跟他走居然爱上了机器人。那么问题来了,王家卫到底受了什么刺激才会把一件事反复跟别人说?王家卫脑残粉个个都是王学家,各种神话。王家卫值得神话吗?值得!!!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都只有一个主题。一千个脑残粉却有一千个王家卫。
感觉看王家卫的电影像读诗一样不光是王家卫诗一样的台词。电影里的镜头,拍摄的手法,穿插混乱的剧情,迷幻的配乐,都值得反复去看反复琢磨。也许看完影片甚至叙述不出完整的剧情,就像读一首诗一样,也许读不懂他的意思,但却能回味良久,一读再读电影中独特的视角,画面颜色红黄蓝绿,镜头的晃动闪烁,是种说不出的感觉,却十分热烈。
他电影的镜头美感他的叙事结构他的人物特性以及影片常年湿漉漉的氛围这些时常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都成为了属于王家卫特有的标签。我都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王家卫的电影,我看的第一部是《重庆森林》,我记得王菲在里面美的不可方物,记得林青霞就算被墨镜遮住了大半张脸依然风情万种,记得影片中潮湿拥挤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