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相声,就不得不说说于老师的父亲。
于谦的爸爸王老爷子姓孙名叫李秀珍号欧阳青松人称罩百灵。也叫于小谦、于得水、于进锅、于香肉丝、于德刚,或者郭德纲。需知道于谦的爸爸不等于于谦的父亲,每十个北京人有一个是于谦的父亲听相声的都是于谦的父亲。于谦的亲爹老翟头是书香门第,平日手不释卷最爱读《金瓶梅》插图本;也是宦官之后,满清最后一个shan人,出身满洲尿黄旗,满名爱新觉罗·筐,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世袭罔替!排第八人称京八爷或京八,美髯长二丈余,自幼习武,师从西门吹灯、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王喇嘛小咖喱黄不辣,寒暑不侵,一团上午的精神!精于轻功,诨名草上飞,又一手开锁绝活,一包方便面开一个小区,刀枪剑戟煎炒烹炸,持修垫剜眼刀,刀法肉上雕花融北京济南扬州三派,杀人于无形当时下地全无痛觉。耍剑无出其右,兵器为大宝剑,人剑合一,也叫剑人;独门暗器藏镖,纵使一丝不挂也能从身后摸出一镖,令人防不胜防。江湖人称朝鲜冷面杀手,韩名朴人勇,膝下一子朴一生就是谦哥;毕业于保定军校,专业推火烧战车,戎马一生,孤陷贼船,勇开一千万*河蟹*,大富大贵,是杨梅大仓的公公夫人是果子李的*河蟹*亲家贵至蒙古国海军司令。住皮条胡同老拉家四合院,因爱扒丫鬟衣服被尊称巴依老爷。三大爱好是;花钱,洗头房和猪大肠(红烧清蒸刺身)。生活讲究,洗澡要洗清华池头一水,上公厕要换便服带随从和点心盒子,只吃自己肥料种的菜,别人的吃不惯;爱护晚辈,亲自教郭德纲尿和泥,炮**,用胡子给娃当跳绳,陪谦儿和谦媳妇睡觉,睡中间用一帘把谦哥隔开;多才艺,擅画黑扇面;身体好,虽然高龄七十三八十四但一顿火锅吃二十多盘肉四十多盘菜,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排便,九点钟准时起床。
每次看到“德云一哥”之争就会特别开心地看两个人在舞台上“吵架”。台下观众问小岳岳什么时候登基德云一哥,小岳岳:那得等我师父.....孙樾:你师父身体硬朗着呢!小岳岳:对,再说德云一哥那是郭麒麟的,人家根红苗正,是亲生的。观众:我其实是大麟派来的。小岳岳:啊,(德云一哥)给他,给他。孙樾:给他带好啊。(最后孙樾还是转回到德云一哥这件梗上,只不过梗没继续接下去)。
这个时代是急躁的,传承以及时间沉淀下来的行业也好,手艺也罢,需要一颗很平常且同样沉静的心去面对。可我们正加速遗失这种心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者风生水起,怎能不刺激传统传承人的心智?于是乎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传统行业就业者放弃了,另外寻找可快速发财的门道。二是将传统行业包装经营得急功近利不伦不类,貌似某些烤鸭品牌,吃顿鸭子论千元计费,口味缺失去了其传承,最终导致行业在快速短期膨胀后消亡。
德云社连续剧类型的包袱可不少,关于“壮壮小朋友家长”的连续剧想必大家都已经熟知了吧。简单的说,就是被粉丝爱称为“熊猫壮壮”的阎鹤祥在评书《刘汉臣之死》中为一个坏人安排了艺名“杨九馕”,此后引发了一系列在相声舞台上和书馆舞台上互相DISS的连续剧,除了主演杨九郎和阎鹤祥以外,张云雷、郭麒麟、李九春、董九力、李九天等人都深度参与,绝对是一幕大好戏。
马三立告别舞台的演出,一段数板是提前很老的段子,里边的词特别老,比较不符合现在的国情。上台前马三爷特意改了,但是上台的时候唱到改词的地方差点就说出来了老词儿,结果突然想起来了就断了一下,冲着打板的老师现挂:对对,就这个点,你要追不上我就走你的。现场掌声大起!要知道那年马三爷都快90了,能有这么快的反应真是不易。
有一次老郭演出,捧哏来不了,临时给张永久先生打电话救场,到了后台老郭问张先生用不用对词,张先生说不用了。结果一上台,老郭把段子改了,其中有一段说张永久先生家的洗衣机一开跟拖拉机似的,然后按个方向盘就上马路了。张先生立马现挂说:也不知道我这洗衣机有没有牌照。包袱特别响。感觉这个真的太经典了,重复看来好几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