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六爷对话匣子除了见他在她身上不分时机的寻欢做乐.缺钱时找她要钱外,而看不到对他对她表现出任何一丝的尊重和惜爱之情,甚至连给她要钱时都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冷硬霸气.在他儿子询问起他于他霞姨的感情关系时,他竟以一种轻蔑的口气只说令人匪夷所思的字俩字--女人"看来他对她只有欲,没有爱,她于他充其量只是个玩物和钱袋,他只是在利用她.而这个话匣子虽也一把年纪了,可大概还沉浸在她少女时期的英雄崇拜情结的梦幻里不愿醒来,就一直甘心情愿的被他利用,义无反顾的跟着他乱转.但是从未得到过他半点的珍爱怜惜.像六爷这般作为的男人算得上是真正的热血仁道的汉子?算得上是有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真爷们吗?如果编导执意要把这类人奉为楷模;引发人们去膜拜和效法,会不会因此造成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是非美丑判断的混乱和错位? 可以看出,此剧中的人物大都是地道的京范儿;人物之间的对话所采用的语言基本也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土话,剧情中的人情世故和人文气象,也大都带有浓浓的原生态的北京市井味.
我过去由于婚姻关系,在北京所属的一个近郊县区住了整整十四年,由于离市中心不远,所以常常到城区内去游赏和购物,因此对北京的一些基本的民情风气还是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性情所致,我对北京地域人的一些方言土语和习性,始终未能适应和接受,嫌其太粗鄙陋俗,对北京市井的一些京范儿的做派也始终如未能入目.嫌其太狂妄自大.霸道粗蛮.这在电影[老炮]里都有着充分的展现.人们粗口脏话随意而出,他妈的"你丫的"之类京骂辞几乎成了人们每句话头的点缀辞和语气助词,其语音语气里弥漫的浓浓的霸气.狂气或戏谑.所谓的京腔京味实际上就是没有经过修整装饰的原汁原味的北京土话,有些极不入耳.还有像人们之间动辄恶语相向,大打出手,像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崇尚暴力.霸道功利.还有城管执法时的野蛮暴行,等等的恶风陋俗,这些在影片里渲染展现的更是淋漓尽致,这样的对野蛮.鄙俗.陋习的大肆的展示,真实倒是真实,但整个剧情氛围却因此带给人一种憋闷阴郁的感觉。
此剧主要讲的是一帮虽老而热血犹存的老江湖混混于一帮身有所倚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混混之间的纠葛冲突,,此片的旨意似在呼唤.缅怀和张扬如今残存在那帮江湖老混混身上那股的英雄侠义之气和英雄迟暮时的那种无力回天而又心犹不甘热血犹存的执著悲壮情怀.又像是在表达一种对始终如一的
坚持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做人的风骨暮年烈士们的敬仰和礼颂.可是,无论此剧对此意义进行怎样的渲染和铺陈,都掩盖不住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些被竭力推崇和美化的主儿,原本大都是些从小到老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不务正业,不守法度.性情粗暴顽烈,好意气用事.爱好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不计后果.会对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和安全造成很大危害和影响的的不轨之徒.此剧中的主角六爷就是这么一个京混混.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满口粗话脏话,满身的旧习恶俗.爱管闲事,爱逞雄示尊,为人处事只爱讲他的小江湖道义,规矩,不喜遵社会法纪,好勇斗狠善玩命,年轻时曾因此蹲过大牢,到老仍不思悔改,顽烈不化,最后以命相搭,就是这么一个老顽主,在剧中却把他推崇成一个如同梁山好汉般的英勇豪侠,一个似楚霸王项羽 式的悲剧英雄,被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礼颂,这是否有些太不离谱?难道我们现在的社会真的是所谓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了吗?难道我们现在社会道德风尚到了需要靠那些混混们的江湖道义和规矩作为楷模来维持效法和弘扬了吗?.剧中的六爷和话匣子的情人关系看了也让人倍感憋屈.可以看出,话匣子对六爷是真心的爱慕,甚至像妻子一样的照顾扶持他们父子,有事还勇于担当。
没有半点审美舒心的感受.电影虽然最接近于自然生活,但电影也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普遍法则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应该有个去粗取精的修剪程序的.艺术说到底是要给人美感的.我们虽然应该尊重每一个地域.地方人的方言.风俗和习性.但对于那些野蛮.粗鄙的东西,不仅应该予以摒弃,作为艺术工作者,更不易在影视这种受众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中去刻意的大肆的表现和渲染.不然,不仅会使人眼耳不爽,而且对于那些精神免疫力不强的观众和青年也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我们影视制作人也都是中国国民,不能不顾及这一点.再说,北京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的首都,也是闻名中外的现在国际大都市,也是有着丰厚历史人文文化资源和底蕴的历史名都,[老炮]影片中那些北京人的德行风气于此名位也太不般配,这要是对外展演,实在也是有损于中国的人国际形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