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在二战的炮火中曾经忍饥挨饿的她,曾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扶助而吃上了难得的一口饱饭。在罗伯特的引荐下,她毫不犹豫并且怀着最大热忱地投身公益事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拉着罗伯特的手,一起走遍了非洲等贫困地区。1993年1月20日,在她的弥留之际,她的大儿子肖恩问她是否有话要说,她的回答是:“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奥黛丽赫本最迷人的是始于是她的容颜,忠于她的心灵,陷于她的灵魂。她为爱而生。又为更大的爱付出全部。
在银幕上留下经典形象的奥黛丽,一半归功于她天生丽质的形象与优雅气质,还有一半则要归功于纪梵希精湛的服装设计技巧。纪梵希说“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而奥黛丽也是一样对时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种心灵的默契,让他们互相鼓舞,互相支持。奥黛丽优雅的外貌和修长的身材给了纪梵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她将纪梵希设计的服装看成美丽的花瓶,能够让田野上普通的花朵变得更加美丽。
奥黛丽的意义,不是小黑裙,也不是少女的公主梦。成为某种标签的名字背后,其实是一颗普通女人的心,和藏着一个美好的梦。芭蕾舞一直是她从小的梦想。只要梦想在,只要自己还能坚持下去,她就决不会放弃。在战火纷飞,食不果腹的年月里,那个美丽的芭蕾梦就像一道迷人的彩虹,绵延在奥黛丽年少的梦里,给了她强大的动力,为了心中的梦,无论有多少困难,她始终不忘自己最初的坚持。
《罗马假日》获得巨大成功,赫本一夜成名。赫本因主演《罗马假日》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在以后的演艺生涯中,赫本还出演过《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直到永远》等多部影片。因高超精湛的演技多次获奖,收获颇丰,先后5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女演员”第三名。成为在世界有广泛影响的好莱坞巨星。
赫本晚年时投身慈善事业,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为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总部为一尊命名为“奥黛丽精神”的青铜雕像揭幕,以表彰奥黛丽·赫本为联合国和妇女儿童事业所做的贡献。
说起奥黛丽,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高贵“”典雅”这类词汇。事实上,“奥黛丽”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成了一个形容词。她的风格形成了一种潮流。人们疯狂地模仿她,从穿着到化妆,到说话到走路,到坐姿,甚至养狗的爱好,每一样都成为一种时尚。她的时尚品位始终处在世界的前沿,经历了几十年的时光洗礼,成为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