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是国产大电影的丰盛之年,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国产电影的上映与发布会。但人们对此的普遍感觉都是:电影真的是越来越难看了;国产电影已经没有过多希望了;明星们越来越做作了??
上个世纪的电影行业,类似于《霸王别姬》、《倩女幽魂》、《肖申克的救赎》、《沉默的羔羊》等,放置于现在,人们还是看完之后震撼至极。
著名编剧芦苇在接受界面娱乐采访时,新一代年轻导演的作品普遍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感”。
_上个世纪的导演们都是经历过风雨的、都是各自有故事的人。他们上山下乡,当过农民工人,干过粗活脏活,也度过了饥寒交迫苦难的一段时光;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成熟的,从生活来说他们又是洞察一切的。所以他们在拍摄故事片时,懂得哪些感情是触动人心深处的地方。
但相比于今天的电影人才,他们的成长环境都是相对富裕、没有压力的、没有感受到百样人生。但也不是说必须要生活艰辛才能出好作品。
这个社会不管是电影人,还是我们自己,最主要的就是沉下自己的心。
想要在这个透明的网络环境下好好自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拒绝受到他人影响,追求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路,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芦苇建议新出来的年轻导演们不要为了利益、为了眼前的目标去追赶时髦,一定要扎扎实实分析研究经典(经典文学作品、电影等),而且不单单是类型片经典,还包括那些经典小说、经典音乐、经典电影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
“对一名从事电影行业的艺术家来说,技巧永远是第二位,人性的力量才是第一位。”_
芦苇说他自己在成为编剧的那个时代里,那时候不可能接受像今天这样系统的戏剧电影教育。契诃夫就成为他阅读的一个标杆。
他说:“我可以说真爱他,他的书基本都看过了,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我的精神教父。他对人性充满了善意,对于人性的观察理解充满了歌颂的力量,有着强大的人道主义力量。这种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影响了我的作品。”
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是能够做到将艺术变成一种自我表达想法的媒介,并做到对社会与大众有所启发的目的。为了追求短效收益的商业电影是不会长久的,人们会渐渐食之无味,充满人性的才会走得更远。
打动人心用电视就可以,为什么要花钱去看电影?看电影不就是为了震撼的特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特效骗往往票房高(不是错别字),而剧情片往往票房低的原因
没有感情的电影,怎么能打动人心呢?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发现,现在的电影靠的都是特效,一点都不真实。演员一个动作僵持着,前面是吹风机吹着,后面的背景移动着,就像木偶一样,还没有小孩子的3D动画片做的精致,怎么打动人心啊!
再说演员,一波又一波的小鲜肉轮番上场,谈情说爱,什么离谱的故事情节都能编出来,狗血的太明显了吧。一个又一个吃货,耍赖,叛逆的形象都能成为电影的主角,这不是要教坏青少年的节奏吗?
好好地一部古装爱情剧,杨幂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故事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可是电影版的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是欣赏刘亦菲的,毕竟神仙姐姐的称号,她也担得起,可是这次的青丘上神白浅,可真是让她毁了。比起杨幂,刘亦菲还真是少了太多韵味。
现在电影的特效也是假的太明显了,就这么正大光明吗?不如直接让观众看景色好了,连人物也用电脑制作出来,还可以省下演员的高额出场费。所以这种仅靠颜值拍出来的电影无聊的很呐,也只有明星的粉丝们会支持吧!
一个原因是电影的质量不行,真正的好电影太少了,愿意用心去制作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多都是靠着当红花旦或者所谓的小鲜肉来出演,博人眼球或者说消费群众。所以人们到电影院看的不一定是电影的内容,可能只是为了看一眼他们的偶像,所以无所谓感不感动,也就谈不了感动人心。
结果导致的就是许多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管电影的质量,大众喜欢怎么样的风格就推出怎么样的电影,喜欢哪个明星就用哪个明星,只要能赚钱就行。
而真正的好电影也不会被埋没的,就像《战狼2》,没有几个熟悉的明星,但就是用真正的演技,真实的情感打动了很多人。所以电影很多情况下无法打动人心的另一个原因还有演员的表演,他们的演技如果不行的话也会导致电影无法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那么也就无法做到打动人心。
很少有人认真拍电影了,像李安这种大导演需要时间来琢磨下一部电影,现在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商业化电影,请一堆毫无演技可说的小鲜肉,拿着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改编的剧欺骗观众的钱。不论什么时候,最不缺的就是爆米花电影,里面有高颜值的帅哥美女。
真正的好电影里很少有高颜值大长腿,多的是老戏骨不是戏精。人们愿意花钱来看他们的爱豆,这种想法完全杯现在的娱乐公司捕捉到,观众喜欢什么就来什么,不论质量。
豆瓣里9分以上的电影不是经过长时间打磨出来的,哪像现在几个月就可以出一部电影甚至电视剧,速度快到令人咂舌。只重外包装,没有认真做艺术的自觉,不注意内涵没有任何艺术的美感,只求票房,很容易被人忘记,怎么可能打动人。《相亲相爱》就是好电影,可是票房惨淡,好电影拍出来得不到任何回报,反而那些爆米花电影受到追捧,越来越少人拍好电影了。
因为现在很多烂片由于主演是小鲜肉,就算演技不好也有大批粉丝买单,一些烂片甚至卖出了上亿票房,这些人尝到了甜头,就开始一直制作烂片。
其实这种现象在前两年是非常常见的,很多我不看好的电影,比如《小时代》系列,《分手大师》等电影在我看来就是矫揉造作的作品。
诚然其实里面也有我喜欢的演员,比如邓超,我相当喜欢他主演的《烈日灼心》,但是那部《分手大师》我是真的不敢恭维。
可能是观众宠坏了他们,导致现在的电影完全是“营销电影”,毫无看点,难以打动人心。真正的好片却连排片都少的可怜。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好多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抵制烂片,我们都不喜欢被当成傻子,不好的电影也绝对不会去电影院贡献票房。
很多观众将票房贡献给了真正的好片,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让我觉得中国电影还是有未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