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算半个公众人物,上节目,粉丝也不少,从“姜思达恋爱了”上热搜的速度就能看出来,毕竟不会有团队为他买热搜的,然而我依然觉得,他是普通人。
哪怕他无比自如地在镁光灯下面对镜头、在街上给粉丝签名,被“后宫百万同妻”宠着惯着关注着,拥有着不少明星同款体验。
这或许就是神奇的地方。
毋庸置疑,他的进步是巨大的,蜕变是惊人的,破茧成蝶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
但他也一直是那个姜思达,并没有变。
这个很难找到证据,只是我非常主观的感受。
在观看了他从第一季到第四季的辩论,阅读了他公众号里部分跨越时间线的文章之后,我就有这样很强烈的感受。
其实,就是他身上那种让人很舒服的特质,也许是气场,也可能是气质。无论言语还是文字,平静下来的是人,汹涌的是来自内心的触动。
我们大美玲在第一季海选,就当着二十多台摄像机出了个全国大型柜。他大可不必如此。
要知道现在主流大众都在声嘶力竭地呼唤“做自己”,恰恰就是仍然没几个人能真正有勇气去“做自己”。
他很坦荡。
我不选择勇敢,虽然这的确是。
他其实是在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在所谓“腐女文化”盛行的当下,这将成为他最大最显眼的标签,或许要遮盖他其他所有的闪光点。
但他从不避讳自己的不一样。
该说时就大方地说,用不着说时便不说,不遮掩扭捏,也不大肆标榜,感情经历也好,割了双眼皮也罢,他不是在“承认”,只是在分享那些平常万分,没什么好另眼相看、多加顾虑的事情,支持自己的论点。
我很羡慕这样的人。
他们也像所有人一样在生活里打拼,可能今天是上扬的嘴角,明天就是难过的泪,会有痛苦自卑,也会有昂扬斗志,没什么不一样的。
可他们活得比大多数人都更明白,更清醒。
而如果一个人足够真实,足够优秀,他最终依然会被认可的,包括他的特立独行。
你看那时他头戴一朵红花,留长发穿裙子,后来染了金发红发,剃了眉毛,搭配着各种主流审美看来怪里怪气的服装。
我也不是第一眼就很习惯,一开始觉得是真·奇葩,但很快就完全不在意了,觉得毫无违和感——因为姜思达就是这样的名媛嘛。
最后当我看到他头戴花环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好美。
我因为对他这个人感到好奇,所以去了解他,到喜欢上他的这个人。
至始至终都是这个人,无论再多的标签都是构成这个人的一部分,没理由不认可不喜欢。
不少人关注他因为腐女文化和猎奇心理,因为他长得好看,于是我看到有粉丝在公众号给他评论,说很遗憾大家只看到你的美貌却看不到你的才华。
他回答说,那他可高兴了。
长着另一种羽毛的动物,是,大众已经在围观了,那我干嘛不抖抖我漂亮的羽毛,美美地开屏好了。
我记得第三季姜思达惜败,他在采访里闪着泪花说“我还是没能成为大家期望中的那个人。”
我真的想说,你不需要。
没错,喜欢有重量,期待有重量,但这不要变成你的压力和负担,而是在你需要一些支持和鼓励的时候,给你依靠。
喜欢你,也放过你。
不用任何东西束缚你绑架你,给你做有无限多可能性的自己以可能性。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灵气。
姜思达真的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而且是偏美好面的,他十分真诚,又没有这个时代的浮躁气息。
看他的公众号推送,他是一个有才华有灵气的人,敏感,会玩,观点独到;他是一个真诚直率温暖而稍稍矫情的人,他对名校对知识带有敬畏,这更让人感觉他的真实;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深度会思考的人,但却不刻意不张扬,就像薇薇说的,平静中自见灵魂汹涌;他是一个随性洒脱做自己的人,他说,我知道他们怎么想可我不想呢,我想和他一样,轻松做自己,或者说,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成为的人,我希望是他。
他说,他曾想成为战地记者,我高中时也想过啊;他说,希望以后出国留学名校,我还在以此为目标规划着;他的好多观点,与我类似,却比我更有深度更优雅地表达;他的好多观点,与我不那么类似,却那么真诚可爱令人信服。
喜欢就是喜欢呀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只因为他最美表白我大美玲=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