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五十年之现状”。在创作题材上来说几乎空前绝后。其它段子,改一改徒弟都能说,只有这段,徒弟说不了,同行也说不了,只有他自己能说。当然得是个人代表作了。
许久未听他的老相声,所以对口里面哪个最好就不好讲了,但《西征梦》、《新夜行记》还有一个对女干部耍流氓的肯定在候选之列。至于单口,无疑是《济公传》最好,可惜第四回更新之后就成注水肉了。还有就是听他唠老年间的事也很有意思,可乐的点不多,但长见闻,有味道。没听过的推荐去找《皮裤胡同凶宅奇案》的开头部分。
每天睡前听腻了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偶尔回听听这几段。那会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正版盘(是零几年郭德纲在相声大会的录像),郭德纲当时确实很善于塑造这种贫穷卑微、好小便宜、夸夸其谈却没行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小人物。当时的很多包袱至今记忆犹新,比如西征梦里的区间车、买拉面,九点钟里的买笔买本买字典、长安街搞激流勇进,我要幸福里的蒙羊肉串吃。不但好笑,而且很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黄鹤楼、列宁在1918』。我一丁点也不认为郭德纲唱的京剧好听。不过在还活着的相声演员里至少不算差的。起初提起黄鹤楼,我第一反应是隔壁卖挂票的“马喜藻”,后来,我还能想到“超级马厉”,不得不说郭德纲在这个段子里融合的超级玛丽、卖包子很成功。列宁在1918(包括武坠子),在零几年的光盘里,都是作为返场小段演,后来郭德纲也把它们作为独立的段子演。后来一版的列宁在1918,不知道是哪年录的,郭于穿的蓝大褂,垫话是真真正正的“杂学唱”,底是皮袄禁铺又禁盖(这个底真心烂),在这个段子中,列宁评戏部分得到了丰富,也算是郭德纲发挥了“专业特长”,独树一帜。
阿依土鳖国公主👸
而郭德纲的早年相声段子里的“我”,都是他真实经历创作出来的,无论是“我要上春晚”的检场工,还是被母猩猩喂八宝粥的广告,以及《揭瓦》里面被房东催账的落魄人,或是《我要反三俗》里面开完会后撒谎去洗脚的曲艺工作者。这一切人物的塑造,既是在抖包袱,也是在回忆自己真实的过去,在他嬉皮笑脸的表演下,笑得前仰后合的观众是能隐隐约约感到一丝心酸的味道,这才是相声真正的魅力,不是教育不是歌颂,而是传递生活的共情。
我觉得郭德纲相声里面最经典的角色,就是所有段子里面的“我”,也就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相声里面的角色塑造,需要高于生活,并且还不能过于夸张,否则观众不能有常识带入,就很难产生共鸣并且发笑。比如少马爷当年最火的《纠纷》,到今天也是绝佳的传世之作,因为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现实生活中找到“王德成”与“丁文元”的影子,当然也因为太切近生活,天拖保全还真有这么一号人,让少马爷招来不少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