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模仿30年代曲风演唱的《葬心》第二版——《野草闲花蓬春生》,最初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阮玲玉自己或是1930年代某位类似于周璇之类的歌手的演唱,后来因为抗战题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军人阿译最喜欢唱这首歌,更加深了这种印象,其实,这是货真价实的黄莺莺演唱歌曲,唱片制作人(也是小虫)故意采取了过去单声道的录音方式,再加上沙沙作响的老式78转黑胶唱片噪声,那种旧上海的气息简直就是扑面而来。听着此歌,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昏黄的下午,花园洋房或是石库门式的老房子里,留声机上,唱片随着唱针一起一伏的缓缓转动,发出细碎的声响,而身着旗袍的美女,人淡如菊,独立窗前……黄莺莺在这首歌中模仿1930年代流行歌手细声细气的演唱方式,最大限度的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歌手演唱方法,仿真度极高,也难怪有人误认。
小虫是台湾知名的音乐人,滚石1990年代前后的强大幕后台柱之一,曾经创作过《亲密爱人》(梅艳芳),《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钟镇涛),《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潘越云),《心太软》(任贤齐)《小雨来的正是时候》(郑怡)以及《爱江山更爱美人》(李丽芬)等脍炙人口的流行名作,《阮玲玉》是他第一次为电影配乐,就大获成功。虽然卖的不算好,但其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在台湾乐评人评选的台湾流行音乐100最佳专辑(1975-1992)中,《葬心》名列65位。
这样的歌词,恰恰是阮玲玉短暂而光彩凄苦一生的真实写照。每次听来,都让人无限感怀。如果说《野草闲花逢春生》还是一次成功的“模仿秀”,那么现代版的《葬心》则真正展现了黄莺莺作为当代流行歌手的实力,这首歌以黄莺莺无字的吟唱和小提琴形成对答开始,然后是打击乐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旋律凄美的序曲(这一段序曲极其精彩,甚至超过演唱本身),然后黄莺莺唱出“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的唱词,韵味即出,小提琴转为配角,时隐时现的反复衬托女歌手的深情演绎,中间则是一段由弦乐和吉他奏出的短暂过门,再重复演唱,结束。听完整曲,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黄莺莺以她那饱含情绪的演唱,使我们会恍惚产生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相信她也曾如张曼玉一般,用心去体会阮玲玉的一生,那种艳丽而哀婉的伤感,真正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电影音乐的魅力。
黄莺莺在影片里其实就演唱了一首歌曲:《葬心》(三个版本),但就是这一首歌曲就展现了她作为乐坛实力唱将的风采,最突出的就是她那对气息的精准控制(还记得过去KTV里一些女士经常演唱的歌曲《哭砂》吗?那就是黄莺莺的原唱,唱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在气息上很难把握好的歌曲,而黄莺莺的演绎只能用出神入化来形容,在我后来听过的华语女歌手中,不算R&B的那批,气息的控制似乎只有孙燕姿和蔡健雅能与之相提并论)。
应该说《阮玲玉》音乐能取得如此成就,和导演关锦鹏也有极大关系,他要求小虫反复观看阮玲玉的电影片段和相关报道,多听那个时代的音乐,感受那个并不十分遥远却显得有些陌生的年代。而小虫也的确不负众望,精准的把握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与魅力,并以浓烈怀旧但绝不陈旧的曲风征服了听众。
1990年代初是台湾流行乐坛无比热闹的时期,两大唱片公司:滚石和飞碟之间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相互挖角的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先是1991年底,滚石挖来了飞碟的当家花旦黄莺莺,而不久之后,飞碟就还以颜色,成功的说服滚石女唱将潘越云跳槽飞碟,这也算是当时唱片界的轶闻了。
不过两位女星在转换东家之后似乎都有些不适应,没有特别的重量级作品问世,声势也远不如过去那么风光,看来还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话虽是这样说,其实黄莺莺到滚石以后还是有佳作的,像《宁愿相信》这张唱片就很不错,还有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由小虫作曲,黄莺莺主唱的《阮玲玉》电影原声大碟——《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