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综艺节目,《创造101》中,相貌并不出众的“菊姐”(王菊)虽然成绩不在前列,可始终没有被彻底淘汰,甚至不断被观众接受。或许,在不少人眼里这是与国人的审美相“冲突”的。可是,如果大家仔细看我前面近似于“冗长”的铺垫,就会清晰的认识到,其实我们的文化心理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从单纯的注重女性的外表,转而渐渐增加了能力和见识的权重。当然,要实现彻底的蜕变,仍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马未都先生讲,中国人的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最底下这层,叫做“艳俗”。像张艺谋拍摄的《英雄》、冯小刚拍摄的《夜宴》、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都是艳俗,它简单明晰,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审美的第一个层次。
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当你反感他们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脱离了底层,至少精神上是。审美,重点不在于美,而在于审美,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美学的活动,其重点不在美,而在于审。在中国,尤其如此。纵观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人品是审美的第一要素。1978年以后,经济是审美的主流。
审美功利化在具体艺术审美和生活中的大众审美中都有着普遍显现。艺术上拒绝差异性审美,符合“我”即是美,不符合“我”即是丑。生活中浅显的诸如标准、娇嫩、妩媚、中性等审美对象愈发炙手可热。高度发达的美容行业让老黄瓜刷绿漆都变得唾手可得。喜欢小鲜肉也能自己随时变为小鲜肉。
我觉得中国人对艺术的审美。谈不上有多优秀就是很正常的是观点吧,可能和外国人比起来,思想方面要传统一些,就是没有外国人那么开放,是不得不说中国人在绘画这方面的审美的确非常之高,很有天赋。可能是受中国古代传统的书画艺术的影响吧。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审美观跟父母有非常直接关系,你父母小时后,给你穿的吃的买的,总是会碰上选择审美的问题,小时候也是小孩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因为浅意识的活耀,在六岁以前,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把它直入浅意识里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