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华语乐坛太迷失自我了,不思进取,随波逐流。华语乐坛不是没有辉煌过,21世纪初曾有短暂的辉煌,但是很快就没有了。起初,华语乐坛中心在港台,以翻唱外文歌为主流,特别是日语歌。进入新世纪后,创作型歌手出现,翻唱风渐弱,出现过"短暂的辉煌"。然而好景不长,就开始迷失自我。一股韩流席卷年轻阶层。所谓的"偶像"遍地开花,流量明星一大批。韩国娱乐文化输出很大,是不错。其输出对象先是亚洲,再是欧美。欧美人知道了k-pop,但并不会去大批模仿,跟风,对欧美影响不大。日本也有"偶像"文化,韩流在日本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并未冲击日本乐坛本身,日本人没有跟风,还是觉得本国的音乐好。反观华语乐坛,一批流量明星各种组团,一方面,没有达到日韩偶像团体的知名度(因为你模仿别人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别人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败坏了华语乐坛。
华语乐坛要想赶上欧美乐坛,必须先搞出自身的特色,而不是一味跟风。
欧美流行音乐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图鉴,是流行音乐的起点,从乡村民谣,爵士乐到布鲁斯,福音,摇摆,摇滚,再到节奏布鲁斯,嘻哈,电子乐发展的摇篮。东亚板块,现代流行音乐发展最早的是日本,早期的华语乐坛大部分是翻唱日本乐坛,华语流行音乐更重词轻旋律,情歌占主流。华语音乐中世界音乐类的可以算得上很有特色和出彩的,也受国外追捧。近几年开始有各类不同的实验性流行音乐人出现,其中不乏很有特色的音乐人,不过目前内地主流市场不大能接受甚至是批判的居多。毕竟国内教育体系并不看重音乐艺术熏陶,有多少人识五线谱懂标准音阶?除非专业或爱好学过乐理的。华语流行音乐影响的范围目前局限在华语圈中,年轻音乐人都在迷茫和坚持中寻找自我的路上
首先,华语乐坛只认高音,否认创作型歌手,缺乏创造力,基本没有创作型歌手;其次,大部分作品离不开苦情芭乐,无病呻吟,例如某才子的大火;最后,裁缝太多,抄袭太多,门槛太低,什么阿猫阿狗都是歌手,比如某凡某坤。
差距体大的,我个人觉得欧美音乐更加成熟和奔放,旋律很多很不错,华语音乐更加舒缓和温情,也有很多好歌,但是烂歌也不少,欧美的摇滚我也不喜欢。
欧美流行乐的风格比较多样,从空灵的新世纪到劲爆的重金属,都有广大爱好者和成熟的市场,华语乐坛感觉相对乱一点,这个榜那个榜的。
个人认为,首先是唱片的差距,中国卖不到几张,然后就会牵扯出很多问题, 然后就是风格问题,中国除了流行还是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