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生一副公鸭嗓,唱歌并不好听,却因为热爱毅然弃医从艺。但出走容易,成名却很难。罗大佑带着自己的作品,辗转多处,却没有人看好他。直到一家叫滚石的唱片公司,勉强地决定试用一下作品。1984年,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横空出世,意外火爆。在情歌和校园民谣当道的时代,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歌还可以用破嗓音呈现愤怒,词还可以前卫无比地批判。转眼少年变老,时代的洪流里,罗大佑的深刻早已不适应流行乐坛,小众的听众永远只是小众。罗大佑并不会在低迷中沉沦,而是继续他的深刻和思考。直到遇见了电影《黄金时代》。导演邀请他和林夕一起为电影打造音乐。萧红挣脱束缚,独特漂泊的一生,契合了他曾经弃医从艺的经历。精神的共鸣中,于是创作出了《只得一生》。
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唱到: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那是我后来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家II》里,他重新定义自己,结束音乐和医生十四年的拔河,重新上路。罗大佑说:给我个温暖的家庭,给我个燃烧的爱情,让我这出门的背影,有个回到了家的心情。《家III》里,罗大佑做了父亲,封面三个人一起走过,他找到了家,有了家。给我个温暖的满怀着温暖的,彼此关照的家庭,让兄弟姐妹怀抱父母慈祥的爱,依然成长在心灵。
一场声势浩大的演唱会,集结了如此多的歌坛重量级歌手,最大的依仗不过罗大佑三个字。罗大佑究竟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魅力,这是现在的人们仅仅了解的音乐教父四个字就能概括的吗,毕竟提起音乐教父这个标签,人们能想起来的还有李宗盛。Live君认为有一句评价再合适不过了,罗大佑和李宗盛之间的距离在于我有颗与年龄无关就是要写实的赤子之心,你有场被时间绑架永远不愿醒的青春大梦。
尽管在这个时代,他找不到位置,但是他也没有打算去迎合时代,只是默默做好自己。他不上综艺捞金,也不写一首不痛不痒的口水歌,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去打磨自己的作品,而一磨就是13年。不了解他的人眼里,他是个有着公鸭嗓的老男人,根本不像明星。可是懂他的人,却将他视为珍宝。白岩松说罗大佑:他具有一个人的两个极端,既是摇滚的、哲学的、理性的,也是伤感的、脆弱的、柔情的。
《追梦人》歌词没什么好说的,字字珠玑。高晓松说罗大佑开创了言之有物以及长长长歌词风,无比赞同。这首歌要想唱好都不容易,但最令人惊艳的是它和声的编配,每一笔都如天外来客,你以为是C,但其实是Em, 接下来就是各种精彩排山倒海,朝你扑面而来又把你掀翻在地。属于当抱着吉他的时候一定要挠几下的歌曲之一。
他的歌词,他的情怀,他的音乐,也许从乐理分析,会显得那么一点点简单,但当我们,我们的后代回顾到曾经的流行文化,至少,能看到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之外的,更为宏大的东西,宏达之中,只见一个人背着吉他,带着墨镜,孑立在历史的洪流和流行的喧嚣的交界点,他,就是罗大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