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说到底也是一门乐器的演奏,只不过这门乐器比较特殊而已——人的身体。普通人会认为唱歌只用到嗓,而真正的歌唱绝不会是单项的肌肉运动,歌唱家们都是用整个身体在歌唱的。你往往只会看见她嘴在动,但她的小腹鼓足了气,情绪饱满,发声带动头腔胸腔产生共鸣,脑袋里的神经细微而敏锐的察觉声带的张开和闭合,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配合(在美声唱法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只要身体发生一小小点变化,出来的声音就不一样。歌唱家们想要保持他们想要的声音就必须不断的练习,而这就绝不是声带或腹部某一处产生肌肉记忆就可以做到的事。
普通人真声最高一般在D4~F4,如果歌手的真声上不了G4会被视作高音区从缺。靠真声G4以下撑门面的通常不是演员演而优则唱,就是些不以唱功见长的音乐人。职业歌手常用的高音区在G4~#A4(降B4),这小三度的音区如果能唱出不俗的厚度、声宽,而且能稳住持续咬字,就已经是大众印象中高音牛人了。我们熟知的孙楠、韩磊和刘欢,他们最擅长的高音就在这小三度的范围。特别是#A4即降B4这个第二换声点的极限高音,其质量好坏是判断歌手高音一般和高音优秀的试金石。
我觉得还是可能的普通人成为歌唱家的。后天的训练仍在音乐教育中占很大比重。我有一些很白丁的学生在我调教几节课以后居然音域无限拓展,都可以唱夜后的咏叹调!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先天条件是否一直被高估了?当然乐感节奏感等大家学精的速度并不相同,我相信加以正确的方法都可以学会,并且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训练。
因为歌唱家不一定每一个都是有天赋的,大多数是少年时期很有天赋并且得到挖掘,后而在这方面专攻,声带肌肉异于常人,发音技巧更是掌握的很不错,这时换了一个普通人的肉体,你的技巧,感觉你能掌握,但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得到训练,例如声带不够发达,机体条件就不够好,肯定也是天差地别。
没经过训练的声带机能跟长期训练的机能是不同的。音准啊,节奏感啊,音乐理解,应该是努力就可以理解学会的。但是发声肯定会有天壤之别,比如一个强壮肌肉男,穿越到柔弱小女生的身体里,肌肉情况不一样,骨骼肌含量不一样,自然也拿不起来以前能拿起来的杠铃咯。
有些人应该会问现在出现了许多“天生”就很会唱歌的人啊?我想说,这些人可能确实是生的一副好声带,这羡慕也羡慕不来,有些人也确实自己“悟”出了一些歌唱技巧,但声带是消耗品,这样的歌唱是不会长久的,比如阿妹,而科学的歌唱才是永久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