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下称《救赎》)剧本改自斯蒂芬金的同名中篇。《越狱》是完全在这个基础上的再创作!美国惊粟小说鼻祖、畅销书之王斯蒂芬金创作的中篇很少,《救赎》是其中之一。《越狱》抄《救赎》,但抄得实在太成功,太妙,太创新!(不知道给斯蒂芬给了版权费没?)我在看《越狱》时一眼发现:由于出色的表演,演禁子牢头的那位可爱仁兄,被请进《越狱》中继续当大反派,造型居然一模一样。多年未见,跟我一样不显老。想起来甚是温馨。
我曾经看到一个凯迪网后生对《救赎》的情节提出“亚洲思维”疑问,他不理解为什么典狱长竟然允许杜福雷给议会写信,而议会竟然答应了杜福雷的要求?
我回答说这是因为美国的犯人,不是犯人,更不会“不是人”,而是平等的“惩罚中的公民”。按《圣经》的解释,人皆有原罪,需待救赎。既然大家皆为需救赎之人,惩罚同类自当心怀戒惧,一切嚣张地滥用权力行为至为不妥。这个公民当然可以给议会写信,如果典狱长不让写信,就侵害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人权法案》,典狱长就会坐牢。而议会议员,是由公民一人一票选出,他们是为公民服务,这个公民,也包括正在服刑的有写信公民权的牢犯。议员可以不答应杜福雷的扩张图书馆的要求(事实上也是在每周一信的压力下才感动地答应)——但他必须冒被选民唾弃而被选下去的风险。监狱中的犯人可能没有选举权,但别忘记,他们的亲人有选举权。而且他们出狱后可以参加投票,把你选下去。你无法忽视这个力量。
当今天下美剧流行,《越狱》爆热。美国思维方式更直观地通过荧屏表露出来。这比韩剧、日剧、港剧流行更有教育意义。用钱来做比较的话,国产剧仿佛是武汉地价,虽然老土但是缓慢上升但空间有限。韩剧依稀是上海地价,如日中天压都压不下去,只好搞掉头头脑脑。日剧堪比北京地价,生下来就值钱,无所谓涨不涨。美剧可就是当仁不让的香港地价,突然一看,原来如彼!《越狱》更仿佛房地产中的汤臣一品,价格高到感动地球!在剧作编创手法、导演艺术、摄像技巧上,这个剧完全是好莱坞拍电影手法翻版,“用拍电影手法拍电视”,是近年美国的潮流,更是世界娱乐业的新标杆。
迈克尔·斯科菲尔德正陷于无望的困境中——他的哥哥林肯·巴罗斯被认定犯有谋杀罪被投入了FoxRiver监狱的死囚牢。虽然所有的证据都指出林肯就是凶手,迈克尔却坚信兄长是无辜的。林肯的死刑执行日越来越逼近,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迈克尔持枪闯入了一家银行,被捕入狱后来到了林肯的身边
。身为建筑工程师的迈克尔参与了监狱的改造工程而对这里了若指掌,他设计了史上最完美的越狱计划,入狱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林肯救出生天并还其清白。迈克尔在狱中艰难地准备着越狱计划的同时,意想不到的人和事接连出现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