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朗读者》热播,甚至带出了一股读书的热潮。节目中所引用的文章、书籍都热销。这些现象其实很好的说明了现代人对于书籍和阅读的内在渴望。也因为这个节目,很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要阅读,应该怎样阅读……这一类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阅读,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1)为什么要阅读?
古语早就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够带来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提升人的修养和气质。 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和饱读诗书的人,一开口就让人感觉完全不同。读书还能够拓宽人的眼界,提升人的思维水平,提高审美,寄托情怀。象《朗读者》里邀请的很多位嘉宾,选取的都是对于自己意义非凡的一段文字。或者是怀念逝去的亲人,或者是面对困境时的自我救赎,或者是激励自己去努力实现梦想。可以想象,这些有力量的文字,帮助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撑过困难,建筑希望。如果说,书籍就像一盏灯塔,那么阅读,就是找到这盏灯并秉之前行的过程。
2)要怎样阅读?
董卿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关于阅读,她的习惯就是去读那些自己真心喜爱的书,特别是经典作品。不厌其烦的读,在重复阅读中更多的体会文字的力量。这与当下很多读书产品宣传的“快速阅读”不同。快速阅读更适合学习某一学科时高效率的去吸收知识点,而阅读需要静下心来慢速进行。
另外,在阅读书籍的选取上也需要甄别,比如有的朋友的枕边书就是所谓成功学的系列。这样的阅读不能说完全无用处,但是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能见仁见智。《朗读者》中选取的作品,没有一本是来自成功学书籍,或是散文,诗词,或是现代诗,小说,甚至还有元曲和剧本,题材不同,但是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是最大的共同点。只有发自内心的文字才最值得细细阅读和体会。阅读的奥妙也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