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要讲的这段故事从两人相识到重见,跨越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导演试图将十年的情感和故事塞进120分钟的电影里,显然这是新导演所承载不了的,因此,全片的故事呈现明显的碎片化,不仅是情节的碎片化,更是情绪的碎片化。没有连贯的情绪,也就导致后续煽情的无力,更别谈情感的高潮了。看不到人物的线性成长,人物的情绪和行为也是不连贯的,为了哭泣而哭泣,为了高兴而高兴,角色是扁平的,只有情节没有细节,爱来的莫名其妙,爱去的也莫名其妙。
《后来的我们》看似讲爱情,其实说的是成长,说的是我们如何在年少时别扭无助,面对一个不理解自己但又没办法放弃不爱的人跟自己厮杀磨合,我们在相爱相杀中懂得了现实的残酷,懂得了爱情的无奈,懂得了想要跟一个在一起,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决心。其实比起背着现任跟前任见面的评价,我更愿意相信见清和小晓是在明知道回不去的现实中,在这次偶遇中,给面前这位陪着自己走过那些艰难和心酸日子的战友一个和解的机会。
《后来的我们》作为一部做青春片或者是爱情片来说,在手法和理念上还显得不足,相比于去年张艾嘉刚刚导的《相爱相亲》里朗月婷和宋宁峰那段年轻人的爱情,就会发现人物和故事只有落实到细节才会显得丰满。所以影片映前的高预期显然不能够承载上映后的口碑滑落,对于这样一个观众越发追求影片质量的今天,在对于情怀的捆绑和青春题材的拍摄掌握上,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容易成为自损招牌,为人诟病的滥情作品。
如果你把《后来的我们》看做一个成长的故事,其实它没什么对前任的执念,反而已经完结了,两个人都在相互撕扯中明白了自己当年的无知,明白自己没有去珍惜那份感情,即便是两个人走到最后,也会因为其他的原因而分开,这就是成长的代价。电影中有三首歌,刘若英的《后来》,陈奕迅的《我们》,田馥甄的《爱了很久的朋友》。每一首歌循环听几遍后,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触。
演员方面,周冬雨中规中矩吧,感觉自从七月与安生之后,她对戏剧人设的处理貌似越来越框架化了,有点固步自封的意思。井柏然应该是讨了人物的喜,相较之前他塑造过的人物,这一次的男主角明显有张力得多。田壮壮饰演的父亲应该是唯一的惊喜了吧,不得不说演技太牛了,只是宁愿您老人家再也拍不出《蓝风筝》这样的神作,也不想看到您沦落到参演这种片子的田地。
《后来的我们》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使你长得和周冬雨一样漂亮,也无法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跃升。有钱人并不傻,不会无端做亏本买卖。《后来的我们》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程序员,可以靠制作剧情类游戏,实现咸鱼翻身。更多情况下,这个项目会因为缺乏资金胎死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