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小提琴是因为一个人,后来坚持下去,是因为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每次练琴真的好累很辛苦,脖子,肩膀,手指,痛的我好想吃好多好多的鸡鸭鱼肉来补充能量,每次进步了就特有成就感,长这么大第一次坚持去学一种乐器,好多人都觉得我坚持不了一个月,可是我却从未想放弃,有时候想上课,又害怕上课,担心学不会就好紧张,每次练琴一个小时都觉得苦不堪言,直到看到老师手指上磨出的茧,心里特别震撼,每个人成功的背后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有道理的,同样又害怕,想到自己以后手指上也会有很厚的茧,我是踌躇不安的,以前不管谁逼我,我是绝不会剪指甲的,可为了学小提琴我乖乖剪了,有那么一刻,你会突然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很多人问我,干嘛不去学钢琴,看起来更优雅,还有人会和我说,小提琴不如学其他的难,挺容易的,那是你们不知道,学小提琴时,要上身挺直站着,背不能驼,左手一直举着琴,手指垂放在琴脖子上,将手抬高至与眼睛平行,用下巴部分夹住琴,右手大拇指指尖紧靠弓柄,食指,中指,无名指持住弓杆,持弓手势动作不能错,有时候放好了左手,右手忘了,胳膊肩膀疼的受不了的时候,稍微松懈,弦就拉错了,真的会有种疼的想死的冲动,上完课之后,心里有种感慨,啊!我还活着。一直没受过什么苦,能坚持不容易,也感谢我的老师和邻居一直忍受着我把小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加油!
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的,主要是因为觉得拉小提琴的女孩子很帅ε-(´∀`; )。于是抱着这样的念头一直坚持到现在。
(///▽///)跑题了,刚开始最小的琴对我来说都有点大所以很沉,我记得我连上三节课都怎么动弓一直架琴哈哈真的很累。
之后练协奏曲手指皮被我滑的都反光ε-(´∀`; )在家练的时候被邻居说扰民可见我这一直拉到很晚。ε-(´∀`; )
到现在已经没时间和老师学了,靠谱基本能算拉下来^ω^算是一种很好的消遣吧。⁄(⁄ ⁄ ⁄ω⁄ ⁄ ⁄)⁄前期过程一定会很辛苦,但是到后来就会很享受啊。小提琴声真的能让人心情舒畅呢 (=´∀`)人(´∀`=)
我是练琴三到四年,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期,就是处于又会,又不够好听,特别不想练习很抵触。说我爸妈没打过我是不可能的。小时候没少因为这个事挨打,主要原因是偷懒,吵架,发飙。但是吧我家有个小提琴表演赛的CD,我小提琴老师还借着看过。我记得里面有个小哥,拉《海滨音诗》,我就觉得我滴个妈呀,怎么这么酷炫啊这么好听啊!我这个渣渣拉锯真是丢了脸啊我也要向小哥哥一样狂拽酷炫叼炸天!然后就是几乎每年都会没事做完整地听几遍梁祝,特别希望自己能全部记谱演奏。这大概是我当时对高手的崇拜震撼。
毕竟学了很多年,而且很快接近要考级的日子,说真的一点不上心也不可能,但是我是理科生,也不住校,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太少了,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小提琴课在每周天下午四点半到六点,而我们学校周天七点十分上晚自习,所以我周天从不吃晚饭,学完琴就回家,放下琴,背上书包就去上自习。其他不上小提琴课的日子,由于学校离家近,一般六点下课,六点十多分就能到家,到家就练琴,练到六点五十就去上晚自习,也不吃晚饭,有点饿了就路上啃个水果。
总来说,学琴路上的心酸是很多的,要牺牲很多自由的时间,但也让自己的灵魂有了伙伴。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煽情,是对我意义非凡。小的时候,刚学琴一年,就得了场大病,住院半年多,休养三年多,杜绝了一切课间操体育课玩耍等集体活动,那个时候真的是特别孤单,总是一个人呆着,哪也不能去,可能真的只有拉琴才让自己不无聊,拉一些自己喜欢的歌,让自己开心一点,得意一点:哼,你们能上体育课能跑能跳,我不能,可是我会拉好听的歌呢 。
练习的第一本书是《启蒙》。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学完了这本其他一般小孩子需要一年才能完结的入门书。老师说我很有灵气,乐感很棒。每次练习小提琴的基本流程是:音阶—练习曲—乐曲。老师把音阶比喻为白米饭,把练习曲比为蔬菜,把乐曲比为荤菜。它们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等同于这些食物对人类的营养价值。要求的练琴时间是每次两小时,一天两次。如果疯狂一点,每次四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