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远是一方诸侯。谭是天子。——反客生 当然,这一方诸侯是占据了天子身后大半壁河山的,决非一般诸侯可比。比较这两位先生,最直接的根据就是剧照和录音。剧照看做派,录音听唱念。二位都照过同一张剧照,老谭往那很随意地一站,就有相,有戏。而余先生的状态则要“紧”得多了。从这个对比中,可见老谭的艺术是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已经怎么来怎么对了。而余先生就不会这么随意,可以感觉到他的剧照再放松也是有意在呈现最完美的角度。这也和二位的艺术经历有关,毕竟老谭在台上的年头要比余先生长,他更多的东西是来自实践,相比之下余先生更偏于“研习”,追求完美,却不若老谭自然。我们再对比录音,老谭的七张半良莠不齐,梅雨田操琴的卖马和洪洋洞明显高出一截。而余先生的十八张半可以说无一不是精品,因此有人提出余先生的演唱水平要高于老谭,吴小如先生即持此说。当然,此论仍可商榷:一来毕竟老谭的嗓音条件要好过余叔岩,如果在巅峰状态下,胜负难以逆料;二来余叔岩灌唱片之追求完美,比老谭的草率从事所获得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换言之,唱片并未反映出二人在舞台上的真实状况。只是对于今人来说,十八张半的接受度要高于七张半,则是无可怀疑的。余先生的演唱,今天听来仍不过时,而老谭则更显古直,情感较余先生充沛,更宜聆听,余先生少率性,多技法,更宜学习。
这个题目太大了,而我们所能拿出的证据又太少。两个见不到录像和整戏录音,仅有几张唱片、几幅照片和几个回忆录存世的大师,我们怎么能够妄加评价。我们说他俩是大师,是因为有艺术家学习他们,而且留下的资料证明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另外我在这说一句,这种两人谁好比较,只能用于细节的比较,比如一句唱腔的优劣,而不能比较整个人。道理是热力学第0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不能把比较对象各自的能力进行量化,那么这种比较将毫无意义。比如比身高,我4225px,他4250px,那他就是比我个高,高25px也是高。足球比赛,红队进了2个球,蓝队进了1个球,那就是红队赢了,没任何悬念。但是你要说,世界杯比赛,巴西队德国队,两队谁厉害,这就没法判断了,谁都有把对方赢了的时候。你只能说这场比赛谁赢了,或者谁现在比较占优势一点,但是让你预测下一场比赛谁能赢,那预测不了。
谭鑫培有五大功绩。一是受孙春恒的影响,一改前人音大声洪,直腔直调的唱法,创造了苍劲委婉,旋律多变的新腔,引领了京剧艺术的全面变革,形成了“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辉煌;二是经过他整合改变的《四郎探母》《失空斩》等100多出戏,历经百年不衰,成为了我们京剧院团经营的重要资本;三是亲手培养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梨园三贤”创造了中国京剧史上的高峰;四是在辛亥**以后,与田际云一起为提高京剧艺人的社会地位而奔波,使京剧界气象焕然一新;五是坚持“江河不择溪流,泰山不弃土壤”的家训,使其子孙兼收并蓄,转益多师,使谭门薪火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