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模仿游戏》,这是一部朋友极力推荐的电影,片名的确没有什么独特吸引力,至少对于我刚看到这四个字而言。对于充斥着商业爆米花电影的今天,这部电影若不是走心的看完,并主动去了解主人公的一路历程,还不如花30元看一部欢愉的前仰后合或是震撼的心跳加速的票房大片。
阿兰图灵,这个名字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们来说不陌生,但他短短42年的生平和经历却长久以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二战期间破译德国恩尼格码机的数学家,16岁就能弄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运用那深奥的理论,独立推导力学定律的奇才,哦,还忘了提一点,一个同性恋者,在彼时,那算一种犯罪。
在诸多辉煌称谓的最后提到他的感情取向,我绝不是有意冒犯。光环总是让人膜拜,却也刺眼,让众人鄙夷他当时一个格格不入的选择,最终让他选择用一小块含有氰化物的苹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论后世如何纪念和以他去命名各种奖项与功绩,在我看来,天才选择了上帝最不接纳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恰恰是人间世俗用愚钝认知桎梏思想的时刻。
2009年9月,英国首相布朗向全国人民正式颁布对图灵的道歉。
2012年是他的100周年诞辰,被定为“阿兰?图灵年”。
2013年8月英国女王正式宣告赦免图灵当年的“严重猥亵”罪。
虽然至今图灵被记载只留下一段影像资料,却也在岁月尘封里无迹可寻。可还是不得不承认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把一个活的阿兰图灵演绎在我们的视野里,一个讲话时略微口吃,不敢直视别人,措辞直白不顾及他人感受,一个直线条的阿兰图灵,一个历史学家认为,他的贡献让二战提早了2年结束,至少拯救了1400万人生命的阿兰图灵。
这是一部不错的也是值得推荐的电影,个人觉得虽然电影稍稍有点过头渲染了图灵的感情取向,虽然整部影片里的插叙都在直截了当的抛出图灵对同性之爱,不过既然影片的最后注定要交代图灵的悲剧,那么从少年时代说起原因,更让情感这条主线得以在全片结局时达成催人眼泪或是扼腕叹息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