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汇集了3大巨星,很可以炒一炒,但上映前《谍海风云》似乎没有很多的宣传。当发现有这么一部阵容强大的片子时,我颇是吃了一惊。周润发一直是心头所爱,虽然到了好莱坞之后他选本子的水平每况愈下,但魅力犹在;约翰库萨克还在演配角时就注意到他了,这个有点娃娃脸的男人不帅也不性感,但是演绎起角色来能抓人,是个好演员,现在也担纲大片了,江湖地位日益稳定;巩俐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来两大男主的份上,忽略她,买了早场票进了影院。
记得有篇评价《东风雨》的影评历数了《东》违反侦探小说的范达因准则造成的失败之处:如侦探小说不可有太多恋爱情节,如凶手应是主要角色等等,说的很是有理。如果拿这个范达因准则去套《谍海风云》,《谍》将准则违反得更是彻底。不过看完全片,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谍》彻底违反范达因准则,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部侦探片,或者说类似侦探片的悬疑谍战片(影院海报语),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
百度《谍》的剧情如下: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上海,珍珠港事件尚未发生,一个美国人惊悉自己的朋友惨遭杀害,他在随后寻找凶手的过程中,不仅与上海当地的一名女子陷入爱河,还发现了一个与美国政府有关的惊人机密……
看完全片,我想说,这是一个关于几个职业叫做“间谍”的人的三角爱情故事,它的英文名《上海》比中文名要诚实坦白得多,或许还有一个更适合它的在天涯响当当的名字--《上海绝恋》
没想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我觉得这是很好看的电影。很好的把握住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初期,美国人在中日战争、德国发动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就算是有美国人被日本人杀死,美国也不会向日本宣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
主人公索姆斯在调查好友死因的同时,一路追踪的其实就是日本的舰队,索姆斯和康纳的线人最后发现贺咖号军舰不在了,直到田中点出珍珠港事件,也自然就知道,那9艘舰队就是攻击珍珠港的。最后田中放过索姆斯和安娜,我个人认为一是索姆斯在他减轻自己情人痛苦的最后时刻帮助他,此时美日已经宣战,索姆斯当时看着田中的眼神是有国仇的,但是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了国仇;二是安东尼本来有机会打死田中,索姆斯当时也是拿枪指着田中,却留了一条生路给他;三是田中一直认为男人总是被自己最爱的女人被判,但结尾时刻看到索姆斯和安娜的真爱,大概也为之感动吧....电影还点到了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上海是唯一一个接纳犹太人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史实,电影叫《上海》还是挺贴切了,上海的故事,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变幻的缩影。
这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在这本小说中,“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如一连串在海中跳跃的浪花。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伟大的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他同巴尔扎克一样,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天才作品,实质上总是超时代,超流派的。《追忆似水年华》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论证。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堪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这部作品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出版后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吸引和造就了无数科幻迷,也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