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3》多处让人发出开心的笑声,除了一贯的搞笑角色霍比特两小和吉姆利之外,这次连兽人们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那个半兽人大军的首领塑造得就很成功,就算只是充当炮灰级的人物,也是一堆非常有性格的炮灰。它在围攻Minas Tirith中表现出的黑色幽默,配合身旁弱智巨型兽的搞笑表情,堪称魔兽历史上最具喜剧天分的同志。 如果要论到引发观众最多次笑声的,那还是在第二集中大出风头的咕噜同学。看了《魔戒3》,大伙就会知道他在第二集中只是“热身”而已,本集中的表演才是他演艺生涯的最高峰。这家伙的性格得到了更多体现,不再只是简单的精神分裂症状,
而是像顶尖的真人演员一样,具有了神情与动作瞬息转换的自如性,这使得咕噜这一角色不仅完全融入到演员当中,更成为其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位。看看它在电影中的表现,相信观众会和导演一样喜欢它;导演是如此地喜欢这个角色,以至于使咕噜最终的结局看起来竟然有几分“终结者”的悲壮;而最后一刻,他那“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今朝拥有”的姿态,也使得观众不由为其决绝的执着而微微感动。咕噜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实乃《魔戒》系列创造的众多奇迹中最具突破性的一个。 【电影:奇迹诞生】 看完《魔戒3》,小生不得不感叹《魔戒》系列实乃电影史上一大奇迹。其神奇之处并不仅仅在于电影画面多么美仑美奂,而在于三部曲的质量。整个系列观看下来,《魔戒》堪称无可挑剔的完美之作。这并不是说《魔戒》系列绝对没有任何毗漏,而是说从整体质量来看,电影三部曲在综合娱乐效果方面达到了电影的巅峰。
具体说来,《魔戒3》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当然是佩兰诺平原决战了。看完电影,你会发现原来半兽人也不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东东,他们居然有那么多奇技淫巧,每亮出一个新玩意,战争场面都为之一亮,视觉效果和观众的肾上腺素都是一个飞跃。相比起这一多兵种、海陆空多层次的战斗场景,第二集中的“圣盔谷”之战还真显得有些简陋了。佩兰诺平原的一坦无际更衬托出Minas Tirith的壁立天险。当飞天灵兽从高空向城堡冲击时,那种视觉刺激甚至强过玩过山车。说到俯视效果,个人觉得这是相对于前两集的航拍环绕效果的另一特色。第三集的很多镜头都特意突出了场景和人物的居高感,尤以弗罗多一行爬山那段为甚,镜头中几乎垂直的石级和透视效应下遥远的地面,都让银幕下安坐的我感到轻微的“恐高症”症状,手心都有些微微出汗了。
事实上,《魔戒》系列真正的视觉魔力,正是来源于影像背后充沛的情感。像那些两军高速交锋的场景,和其他电影中类似场景相比,虽然同样采用大量的CG虚拟角色及背景,但《魔戒》系列中的此类场景看起来更有煽动性,更为感人。这是因为其镜头总是以某种方式强化了人类一方大无畏精神,将正义与勇敢的士气贯注到画面中,从而使得观众不只是感受到场面本身的规模,更多地是发自内心的共鸣。
《魔戒》原著其实是一部浑然天成的超长魔幻史诗,电影第三集推出之后,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彼德杰克逊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赋予第三集中更激动人心的场面,但在整体风格上还是和前两集保持了高度连贯,这就使得电影三部曲也终于成为一部浑然天成的奇迹作品,几乎没有人能否认它就是原著的完美再现。电影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原著的博大精深,托尔金一生的智慧结晶,保证了每一集的精彩性;但电影的成功更多是靠了导演彼德杰克逊的独特天分。他也许并不具有昆汀塔伦蒂诺那样玩转类型的鬼才,也不具备沃卓斯基兄弟原创的思考能力,但他具有惊人的创造性再现能力。
其实,越是著名的原著越难改编,特别是像《魔戒》这样博大精深的作品,改编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杰克逊完美地做到了,我不相信还有人可以比他做得更好,我也相信没有一个其他导演敢打包票能做得比杰克逊更好。就凭这一点,他这次如果获不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那将是奥斯卡的损失。这个世界上能拍出令人叫好的“艺术片”的导演,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但能把《魔戒》拍成令人叫绝的梦幻经典的,我看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寥寥无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身就长得像个霍比特人的彼德杰克逊,应当像影片中的霍比特人一样,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与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