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遇到过音疗师,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为了让来访者放松,也会使用一些舒缓的音乐引导着来访者释放自己的压力,暂时放空自己,获得暂时性地解脱。所以如果心理咨询师遇到音疗师,应该可以好好交流音乐对于人的心灵的影响这方面的内容吧。
不过就我自己的认知,音疗师在国内并没有取得正规、合法的地位,他们更像是早期的三百六十行新生出来的一行,还没有真正的行业标准跟国家认可的规范,依靠的是行业的自制标准,谁说了算呢?就是音疗师行业委员会的人……
而心理咨询师不一样,在国内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段,也被大众所熟悉,而且国外的行业发展得也比较完善,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借鉴。更不要说正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历专业伦理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实操技能练习……
所以我觉得,音疗师的治疗手法,只能作为启发,而不能擅自应用到我们的心理咨询之中。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些音乐,配合着心理咨询师的暗示,可以让来访者在咨询室里面放松自己。通过语言的引导,把来访者的心思,沉浸在音乐中,在这样的声音环境下,把自己的压力释放出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但是音乐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魔力,最重要的,还是引导者。
我自己试过用声音治疗来访者的案例,是一个有应激障碍的女孩。
这个女孩遭遇了一次抢劫,在抢劫发生之后,一时间无法接受刺激,出现了心理性失语。而根据体检报告,身体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所以排除了神经症。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而除了失语症,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敏感,比如在人群嘈杂的地方,马路上的车辆响声喇叭声,都会受到惊吓。
所以在征得女孩的同意之后,我开始尝试用声音给她一点点营造一个外界刺激环境,让她适应外界刺激。甚至我用我们更能够接受的动画声音“bibubibu”来代替车辆的喇叭声,用我们看动画时候,所印记的轻松愉快的氛围,来减弱她对外界声音刺激的敏感以及恐惧。
咨询治疗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听到动画里面的声音不在害怕,到陪着她一起站在马路边,看着她颤抖需要我握着手给予鼓励与支持,到后来能够自己独立面对外界嘈杂的环境。
而失语的症状,也在一点点地随着对恐惧、刺激的适应,变得好转。从只能用笔写,到啊啊啊啊,到谢谢,女孩最后成功恢复过来……
我好奇的是,如果遇到一个音疗师,音疗师又会是如何用声音用音乐,对一个这样的女孩进行治疗呢。
我觉得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水火不容,就像是火星撞到地球一样发生大碰撞,还有一种就是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相处融洽,看两个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吧!性格不同结果是不同的。
心理咨询师是专门帮助别人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的,而音疗师其实也是和这个性质差不多,只不过运用的方法是不同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人类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的。当心理咨询师遇到了音疗师,如果他们之间的性格是比较相和的,没有那种对于对方的职业的歧视,应该是可以很好的相处的,然后通过对方了解到彼此工作的特性,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能更好的为人类治疗心理疾病,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这样的两个人,性格差异太大,在这方面性格不合,那么当他们相遇时,那就是谁都看不顺眼谁,总觉得自己所学的职业相对于对方来说更牛,觉得自己会更加厉害,相处时肯定是有很多碰撞的,彼此看对方都会讨厌对方,不喜欢对方,就像是火星与地球相互碰撞一样,那样的动静是很巨大很恐怖的。所以如果他们相遇了,那么他们之间肯定会在这方面相互比较,相互显摆,看看自己多厉害,说不定还会去比赛,看看谁可以治疗的效率更快,更有效果,这样的生活也许会变得特别的有趣也说不定吧。
毕竟在人生的路途上可以找到一个人来做比较,然后逼迫着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这样的日子才会觉得不那么的无聊呀!不然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多么的没劲呢!
我觉得应该是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的,毕竟职业性质是相同的,只是手法不同而已,就是是一个师门的师兄弟一样,会有相处的好的,也会有相处的比较差的人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