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小品每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由于前些年赵本山、宋丹丹、朱时茂、陈佩斯、冯巩等老面孔退位导致一些观众对春晚有些意见,而后新人接班就再也没有出现小品类节目火遍全国的景象了,所以很多人都说春晚小品已经走下神坛,其实我认为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新人能力不足再加上小品类节目原创度低让观众感受不到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才造成如今这种局面。
一、老面孔隐退让观众怀念,新人不给力让观众失望。
当年赵本山的《卖拐》而后的《卖车》,朱时茂、陈佩斯的《吃面》,冯巩每年的开场白“我想死你们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式,由于他们年龄日渐增高参加春晚创作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所以现在的春晚舞台上再也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欢声笑语的老面孔再也不会出现在春晚实在让人怀念。
随着老面孔的退出新人赶紧接棒前行,新一代的沈腾、贾玲、岳云鹏、马丽、艾伦……也成为每年观众的新期盼,不过让人失望的是他们所创作的小品并不能与老前辈的作品比肩,很多笑点包袱都有些生硬所以导致小品类节目一年不如一年。
二、原创度逐渐下降,借鉴大量流行语让观众再难捧腹大笑。
十几年前的小品每次在春晚登台表演后都会产生新一年的流行语,比如之前赵本山的“没病走两步”,宋丹丹对于秋波的新理解“秋波就是秋天种植的菠菜”,小沈阳的那句“卤不要钱”……而现在却是将日常流行语添加到小品中,一般小品演员说了上一句观众就能猜到下一句,使观众感受不到新奇自然就笑不出来。
往年都是产生流行语而现在却是借鉴流行语,反其道而行固然新颖但却失去了小品本身创造快乐的目的,估计这也是现在小品类节目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三、小品类节目不再允许自由发挥变成命题节目。
以前小品创作是源于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能够使大众开怀大笑的点将它放大后再添加一些能够使人深思的台词,让观众看过之后不仅仅只是开怀大笑还能从中得知人生道理,但现在的小品却成为了命题节目,基本所有的小品所表现的都是同一个题材,那就是关注和谐社会,关爱中老年人,尊重底层工作者……
这些命题的作品极度限制了编剧创作,如今小品类节目已经做不到自由发挥所以没什么新意,观众在看的时候难免会视觉疲劳自然就不喜欢看了。
央视春晚的小品,最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现在审查得非常严格,不再像往常那样宽松了,所以说好多小品有很多不能说的,也就不能再逗别人乐了
现在很多人都不能静下心去钻研好的剧本,筹备好节目,这与浮躁的风气有关,在小品类节目中能看出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缺少继承人是一个原因
随着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观众似乎在一夜间惊觉:春晚小品好像不那么好笑了,语言类节目也逐渐沦落至春晚舞台上的弱势地位。
以前都是专业喜剧演员在演小品,现在都是流量明星在凑数,能好吗?
因为贾冰的小品结尾必煽情,所有小品都像受他启发一样往那种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