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特效公司为了生存,会在大项目中穿插各种各样的小项目。这就导致了制作时间的压缩,本来静下心来做一部的时间,被零零散散的拆成了好几部。这就导致了五毛特效一部接一部的出。
导演审美不行,特效是按照导演的审美来的,导演就算是说天是绿的草是蓝的你也得这么做。很多夸张的美瞳、浮夸的道具和奇葩的生物都是导演强行要求做成这个样子,再加上不给几毛钱,那就这样做咯,不然没人给工资。总而言之就是报酬低并不值得付出大量精力去保证高品质。
技术的存在,必然需要艺术的引导。后期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压力全堆积在后期,只会有更多的人猝死,效果就像翻新的二手车一样,肯定有问题。
制片不舍得投钱,要知道特效并不简单。例如最基础的,把威亚擦掉,微不足道并且即使穿帮了大部分观众也不会很在意的东西。一秒好像是24帧(大概是 我并不多问这些 所以是知道大概但不清楚)需要一帧帧一点点的擦掉,通常一擦就是一天。
只要拍摄特效镜头,就是绿布/蓝布/跟踪点,不考虑光源的真实性,镜头的运动状态。导致影片拍完以后体无完肤,后期制作成本无法控制,而成本本身的确有限。结果就像许多电影一样,前面的戏效果还可以,后面的戏根本无法分辨物体之间的质感。
因为现在的人依赖于电脑特效,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练习基本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