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期《鲁豫有约》中,高晓松对于四十不惑的解读。虽然距离40不惑的年纪还有10年,但是越成长,越能感受到那种面对冲突和矛盾时候的平和心境。年轻的时候自大而任性,想做的事就一定要拼尽全力做好,喜欢的人就一定要撕心裂肺得呐喊出来。随着年纪慢慢增长,越来越能接受“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你准备的,你要接受一些事情就算竭尽全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种事实。
大部分人都是不好不坏,平庸乏味,跟一次性塑料饭盒一样。对这种长方形塑料,你连闻一闻的兴趣都不会有。大多数音乐、大部分书,都是。他们的刻度永远都打在一个最正确的正中间,永远不犯错、永远不会失败,最终出来一个光溜溜的东西。但美是不正确,美是错乱。
罗素说的: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君不贱。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觉得是毛姆《面纱》: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周围朋友圈子里直接或间接认识的许多情侣,最后都步入了婚姻殿堂,但其中不少人在爱情长跑中都曾不忠。有些故事大家心照不宣,甚至帮他们遮掩。每次婚礼,我看着新人们热泪盈眶地念誓言,从没怀疑过他们在那一刻的真诚。可人性是如此幽深复杂,千帆过尽,我变得什么都能理解,也什么都无法再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