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冯小刚在2003年的《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提到陈凯歌时,这么说到。当时,距《霸王别姬》夺得金棕榈奖刚好十年,十年来,《霸王别姬》被供奉在中国电影的最顶端,《黄土地》、《边走边唱》、《孩子王》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品。
我对陈凯歌的评价很简单,他是一个极有才华,却又沉淀不下来的导演。用相声话说就是,有火气,不圆润。比如最近的那部道士下山就能看出来,情怀是有,道理是有,可更像是在背书。其实吧,陈凯歌真真不适合自己完全去驾驭剧本和演员。而是需要编剧和演员自己驾驭。比如霸王别姬。李碧华的底子,加上芦苇的调教,本子成了。
把好演员的演员放到好的位置,把好的剧本展现的淋漓尽致。足够。完全不需要画蛇添足,陈凯歌最大的失败就是,总想用自己的想法与才气驾驭所有。然而最后都是过犹不及。华而不实。他最大的才华是驾驭片场,而不是试图控制演员和剧本。
与陈凯歌一样被低估的还有姜文,这俩人看似风格完全不同,实则都有一股纯粹的艺术家范儿。想要放下包袱去拍一些迎合大众的东西很简单,他们根本就不缺手艺;坚持电影艺术上的探索很难,他们幸好一直坚守着这份骄傲。
把好演员的演员放到好的位置,把好的剧本展现的淋漓尽致。足够。完全不需要画蛇添足,陈凯歌最大的失败就是,总想用自己的想法与才气驾驭所有。然而最后都是过犹不及。华而不实。他最大的才华是驾驭片场,而不是试图控制演员和剧本。
陈凯歌应该做个文人。纵观他所有的作品,逻辑感是最差的,艺术感却是最强的。我们在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很注重故事的叙述和完整。但陈凯歌从《无极》开始,故事有头没尾,但是他却可以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很多解析,我们迸发的情感共鸣,应该是在电影院里,而不是在解析里。即使再深奥的故事,也应该有一两个点扣住观众的心弦。你看,《穆赫兰道》你也看不懂啊,但你就是觉得恐怖,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