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受到拖延症的困扰。我们在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电影、纪录片,用途却是拿来塞满硬盘,从没看过;我们买回一大堆书,准备读完这些名家大著、哲学经典什么的来充实自己,可实际上这些书跟着你回家后,放在书架上就再也没拿下来过,日复一日地积累灰尘。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下载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买一本又一本的书,以为未来的某天,自己会良心发现把它们看完。结果只是硬盘越塞越满,书越堆越高,然而却都跟你的脑子无关。
1999年,Read,Loewenstein,Kalyanaraman (这哥们名字真怪)三位闲得蛋疼的专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找来一批人,让他们从24部备选电影中选出3部。候选名单中有《西雅图不眠夜》、《窈窕奶爸》这样大众口味的片子,也有《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这样的经典电影。看看观众是愿意看更娱乐但是没什么深度的片子,还是去看更有内涵,也更费脑子的作品。实验对象各自选出了自己感兴趣的3部电影,研究人员随即要求他们从中选出一部马上观看,再选出一部在2天后观看,最后一部电影留在4天后观看。
《辛德勒的名单》出现在了大部分人选出的3部电影之中,因为大家都说这是一部好电影。然而,只有 44% 的观众选择在第一天观看这么深刻的电影。大部分人在第一天还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变相怪杰》、《生死时速》这样“低俗”一点的片子。人们好像都喜欢把好片子放在后面,在第二部和第三部电影的观看选择上,分别有 63% 和 71% 的人选择观看更高品味的片子。 之后,三位专家又进行了另一项试验,参与者被要求选出 3 部片子一口气连续看完。这次,选择《辛德勒的名单》的人干脆只剩下之前实验的 1/14。
拖延症患者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和看电影的选择一样,选择食谱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先吃麦当劳,而把健康的饮食计划留给以后。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选择,是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有人问你一周后想吃什么,一个水果还是一块蛋糕,你往往会选择水果;但要问你现在想吃什么,你就更有可能选择蛋糕。
“现在的选择”和“以后的选择”就像选择糖果和胡萝卜,如果是“以后的选择”,大脑中沉睡已久的“勤奋的小人”会要求你选择更有益处的选项;而眼前,则是“懈怠的小人”占了上风,你还是会选择更好吃的东西。正如行为经济学家 Katherine Milkman 指出,超市的收银台旁的架子上会摆放一些糖果,正是利用人们喜欢及时行乐的天性——毕竟偶尔吃一块糖爽一下也没什么嘛。
人们的这种行为倾向被称作“即时倾向”(Present Bias Predference 也被翻译成“现时偏向型偏好”)。详细说来就是你的大脑认为,现在能得到的满足感要更重要——现在爽了就好,谁知道未来会怎样?而且现在想要的东西不一定以后还想要。所以小孩子心中经常会有疑问:为什么大人不玩玩具呢?
即时倾向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宏伟计划往往毁于那一时又一时的欲望满足。年年说减肥,年年都不见效。这次你下定决心不惜代价完成减肥计划,一定要练出6块豆腐块似的腹肌。你开始每天称体重,买了健身DVD和训练器材,拉开架势一切就绪。有一天,当你穿上跑鞋,准备出门跑两圈,突然电话响,朋友拉你去看电影。经过一番斗争后,你选择了看电影。又一天,和朋友一块儿吃饭,点菜的时候在吉士汉堡和沙拉之间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择了超大的吉士汉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偶尔”的放纵变得越来越经常,但是你始终没有放弃原有计划,把今天的计划推到周一,然后推到下周一,然后是下下周一…...“明天”就是永远都不会来的那一天,你懂的。伟大的健身计划最终破产,冬天来临的时候,看看你的身材,就知道你明年的宏伟计划又会是什么了。
拖延症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我们今天一起来深扒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首先我们都会等待最好的时机和环境。
由于我们总是渴求一个完美的环境来工作或者是做事,所以我们会等自己的状态好一点,等没有任何事人来打扰我们,但是这可能只是个借口。
第二个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不敢面对现实。
当我们要对抗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的焦虑情绪时,我们就会靠逃避转移注意力来对抗这种焦虑。
第三,我们有的时候会非常悲观。
比如说在工作中担心这项工作干不好,自己表现不好或者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等等。在心理上就给自己暗示,我不行,我做不好。
第四,我们害怕承担责任。
因为一旦我们开始采取行动,我们就要对我们的行动结果承担责任。因为害怕得到不好的结果,所以就会拖延。
其实我们拖延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恐惧,因为害怕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所以我们会消极对待。因为担心别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所以装出时间不足的假象。
那么如何战胜拖延,就一句话“立刻行动起来”。
马云曾经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发表过一次讲话,他对他的员工提出过一些建议,他说“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梦想呢?你在等什么?你还有什么没准备好,你在等待别人的帮助,还是等待时机成熟!最消磨意志,摧毁创造力的事情莫过于拥有梦想而不开始行动。”
当我们害怕的时候,先开始行动起来,在行动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决策,我们会越来越能克服我们的拖延症的。
尝试过一次成功,我们就会对治疗拖延症越来越得心应手,除了立刻行动,还有哪些更好的办法解决拖延症,欢迎一起来交流!
我是林六安,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Nirvana0”,来到这里一起把时间当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