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为啥菠萝要用盐水泡?优质

322次浏览| 2021-11-23 08:25:05 更新
来源:互联网
3个回答
满意答案

菠萝蛋白酶确实是吃菠萝时“扎嘴”的元凶,但用盐水泡并不会起到使这种酶失活从而保护口腔的作用。关于菠萝本身,它是禾本目凤梨科凤梨属的植物,学名 Ananas comosus,原产南美的亚马逊地区,并于明代晚期经东南亚传入中国——这和许多新世界热带水果并无二致。

而且和大多数多汁的植物一样,菠萝为了防御食草动物也会在体内积累大量难吃的物质,特别是几种蛋白质水解酶,统称“菠萝蛋白酶”(Bromelain)。它们可以切断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肽键,使其水解为多肽,当动物咀嚼菠萝的时候,口腔黏膜就会以可观的速度被破坏,诱发强烈的刺痛感,甚至出血。所以菠萝蛋白酶常在食品工业中被用来制备嫩肉粉,用它在烹饪前处理生肉,能使生肉细胞间的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断裂,也能让细胞破裂,释放出细胞内含的蛋白酶,让肉质变得松软嫩滑,更易入味。

这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高中的生物课和化学课都曾教育我们,酶是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们高效专一,但是非常脆弱,必须在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中才能正常工作,还有许多物质能让它们变性失活,比如醇类、酚类等。菠萝蛋白酶在室温下可以长期保持活性,多次冻融也不能破坏它们;活性最强的温度是 40-60℃,但在此温度下也会逐渐失活,温度越高失活越快。这意味着菠萝蛋白酶能在运输途中良好地保持活性,然后在你嘴里大显身手,但只要用开水一烫就会安分守己,许多东南亚菜式会把菠萝做熟,就有这个原因——这也提醒我们不要在炖肉中途加入菠萝,那样并不能让肉烂得更快。

一种酶促分解反应的原理示意图:蓝色是酶,橙色是反应物,当反应物插入酶上的凹槽时,酶就改变形状,把反应物“掰断”而盐对酶的抑制通常就表现为破坏酶的三维形态,其“破坏力”来自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配位键”,即一个原子有富余的电子对,而另一个原子有闲置的轨道,两个原子通过共用这对电子而被绑在一起,在效果上与普通共价键完全一样。

铜离子在水中并不单独存在,而与 4 个水分子形成配位键,中学化学里“铜离子显蓝色”其实就是这种配合物的颜色——在这种配合物里,氢和氧之间是普通的共价键,铜和氧之间就是配位键酶作为一种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拥有大量的羧基(-COOH)、氨基(-NH2)、羟基(-OH)等官能团,其中的氮和氧都有富余的电子对;而过渡金属的阳离子,比如铜离子、铁离子、铅离子,都有大量的空轨道,刚好可以接收酶中的电子对。

菠萝蛋白酶的有效 pH 值是 4.0-8.0,过低或过高都能引起永久的失活。所以醋和碱面也能破坏菠萝的刺激性——但会同时让菠萝变得很难吃。接着就轮到问题中的争议了:在常见的蛋白质变性试剂中,的确包含了某些盐类——但必须注意,这里的“盐”是化学名词,指的是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俗称“食盐”的氯化钠只是其中一种,但不是我们需要的那种。酶的催化作用非常复杂,但是我们可以粗浅的打个比方:酶作为蛋白质大分子,可以在三维空间里展开某种具体的形状,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改变自己的形状,而在形状改变的过程中,就可以像钳子、刀子、起子、扳手等工具那样,“操控”其他接触到的分子。

收到322个赞

灰哥谈电竞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