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两个日本朋友来北京玩。在街上我用滴滴打车,两个人就惊叫起来了:这是什么黑技术!你竟然可以定位显示附近的车辆!就这样司机就打电话过来接你啦?我一日本朋友前几天特别高兴地跟我说,他用的音乐APP竟然可以显示歌词了!他特别感动。我:冷漠脸,我: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可以了,还能显示流派,专辑信息,还有精选集推荐,版权开放的还能直接下载呢。他:啊,不会吧!真的吗!我:我们还可以用app点外卖啊他:啊,不会吧,真的吗?!我:我们可以用银行的app查询啊转账啊他:啊,不会吧,真的吗?!我:我们在商店买东西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扫一扫付款,不带现金只带手机也可以出门哦他:啊,不会吧,真的吗?!我:我们还可以手机app预约医院挂号,手机上医药费也直接交了他:啊,不会吧,真的吗?!以上模式重复n遍。
习惯不同,在国内很容易找到垃圾桶,丢弃垃圾,而在日本很难找到垃圾桶,除非便利店、月台、餐厅、交通枢纽里。对于垃圾都会有详细的分类,液体、纸类、容器等等,据说日本人都会发放小册子详细说明分类方式以及种类,几乎苛刻,公共场所的其实不算是特别繁琐,这我都感到确实很难适应,之前喝过万圣节星巴克饮料,首先将液体倒入专门液体垃圾桶,其次将万圣节装饰物摘取扔到专门区,最后将星巴克杯子扔到杯子专门区。尽管如此,日本街道非常干净,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高,为了防止恐怖袭击再次发生,为了不让大乌鸦啄食垃圾,为了保护环境,我想这么少垃圾桶一定有存在的理由。每天清早都有垃圾大巴车(非常干净,走在路上是完全想不到运送垃圾的)将每家每户分类装袋整齐码放的垃圾自动运上车,突然就释怀了。
提起日本,除了各种现代化的工业设施之外,环境的整洁干净恐怕是很多初到日本游客的最深刻的感受之一。这种干净是和普通日本人的环保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就与我一起去感受日本的环保到底做到了哪些方面,如果我们也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样也能换回青山绿水的生活呀。在东京的一处民宅内,我住在一楼,没想到房子里还有专门运输行李的电梯,真是构奇特。我推开玻璃门就是街上了,但并不会真的能走出去,玻璃门还挺厚实的,也听不到什么街上的声音。这里不像奈良的木屋,隔音效果很好,满足了我对住宿的最基本要求——安静。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民族性。我这儿不扯什么匠人精神啥的,也不说什么菊与刀。之前总有人觉得,侵华战争日本做出这些事情,只是战争环境的必然结果,但我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子。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确实有可能显得彬彬有礼,礼貌到压抑的地步。但我一直在想,日本人也是人,人就有一个承受极限,那么日本人怎么可能始终保持这样礼貌呢?或许从网络上能看出一些端倪。也许经常有人说日本网民基本都是那种无业游民跟家里蹲,但或许恰恰这其中能体现出日本人的一些本性。
跟研究室的小哥说我们的支付宝多方便,可以线上线下买东西,可以冲手机费,可以各种转账,然后他跟我说日本有suica啊,黑人问号?麻烦不要拿公交卡和支付宝比好嘛?我说:我们这是个app。他说:suica也有手机app,也可以用,然后我就心里默默摔桌子了,你们国家开发出来的手机软件是给人用的?!而且不支持iphone!excuseme。过几天他要去上海玩了,期待他被刷新三观。
我第一次去日本住在大日,房子外面的路特别的窄,还是双行道。那天天下很大的雨,我手上拿着很多东西,又怕东西被湿了,走得很慢,刚开始路上也没什么车,所以我也没注意,我就一直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着,直到我到家门口回头发现后面的车都没动,也没按喇叭,就一直在我后面慢慢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但是当时我真的超级感动。因为一个人在他乡不容易,这些东西还是我工作了好几天都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