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在一起的人,终究不会在一起。不是因为不够珍惜,不是因为拉不下脸,是因为不和。他们两个没有走到一块儿是因为观念出现了差池,男主一直认为女主想要的是物质是稳定,但女主跟他在一起之后,其实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在一起这么久,竟然没有内心确信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在为了自己内心的倔强去“努力”,这样的感情即使当时没分,后来也得分,即使结婚了,也真得离婚。所以我不懂,为什么要安排重逢。不是每部前任片都能拍出《la la land》,不是每个前任都值得怀念。但是《后来》还是好听的,只不过《后来的我们》不好看。
这段故事从两人相识到重见,跨越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导演试图将十年的情感和故事塞进120分钟的电影里,显然这是新导演所承载不了的,因此,全片的故事呈现明显的碎片化,不仅是情节的碎片化,更是情绪的碎片化。没有连贯的情绪,也就导致后续煽情的无力。
《后来的我们》,我觉得这部片就是为了“违和感”这三个字而诞生的。相比李翘和黎小军,林见清和方小晓这俩人倒更像是来北上广体验爱情、宿命和轮回的,而全片最大的意义也是通过两位主角兜兜转转得跑了半天,成功论证了地球是圆的这个真理。
我感觉《后来的我们》中的演员方面,周冬雨中规中矩吧,感觉自从七月与安生之后,她对戏剧人设的处理貌似越来越框架化了,有点固步自封的意思。井柏然应该是讨了人物的喜,相较之前他塑造过的人物,这一次的男主角明显有张力得多。
《后来的我们》,好像闯入了一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但是缺乏生活阅历和写作技巧的文学女生,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处女短篇。好处很明显,感情真挚,表演惊艳,这说明创作者确实有着一颗感性的内心,知道何为动人,如何动人。
整部电影很平面化,没有给我很立体的感觉,感情铺垫得不够,没有层层递进。《后来的我们》是着重讲和前任的故事,然后把画面切换到有现任的生活,体现不能和前任在一起的那种遗憾、惋惜、悲伤,时间跨度10年,想不平面化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