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诗人品达以歌颂运动会上的胜利而闻名。他却从不关注赛场,不像一般赞美体育的人一样描写观众屏息凝神的样子,不会描写运动员紧张的状态。他赞美胜利者却从不谈到他们的成绩和取胜的细节。他把胜利者看作是人类思想的代表。品达赞颂的是那些“继承和发扬过去的伟大传统的人,正是借着这些传统,世界才有希望。”
在比赛场上,导演没有像很多体育励志电影滥用音乐煽情,而是尽量去掉音乐的干扰,最多用几个简单的音符,让人们体会运动员跑步时窒息般的紧张,全神贯注时的宁静世界。在跑过终点很久,他们才会再次听到观众席的欢呼,再次找回呼吸和神志,回望这短短的跑道恍如梦境。电影在嘈杂的背景声中放大了运动员得胜后的吼叫,那比任何音乐都更加震撼人心。与影片同名的音乐远比电影出名,可以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对它的致敬。那些犹如心灵脉动的电子乐出其不意地振奋人心,音符的余韵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仿佛在歌唱那些命运沉重的步伐在你脚下可以轻盈的跑过。但是,如此震撼的音乐并未像很多人想象的出现在比赛场上,只出现在了电影的开头和结尾的相同场景中——一群身穿白色运动服的年轻人奔跑在沙滩上,脚下溅起的泥点弄得全身都是。镜头给了每个人特写,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显得快乐,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愉悦。
林德尔是真的热爱跑步带来的快乐。作为一个跑步运动员来说,他的跑步姿势一点都不标准,甚至有些“张牙舞爪”,但是就是这种原始野性的跑步姿势让他像风一样飞快。在一场和法国人的业余比赛中,他虽然跌到却仍旧反败为胜。父亲希望他通过这样的胜利引起人们的注意,使更多人信奉基督教。但林德尔并不认同这样的传道方式,这背离了他传道的初衷。使别人信奉基督教并不是类似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人们得真的清楚自己到底信仰何物,明白自己是否了解个中道义。
当人们苦于找不到工作,忙于每日生计,被现实问题搞得团团转,如何去告诉他们信仰的重要?林德尔把信仰和比赛相比,“它们都很困难,需要集中意志和灵魂的力量”。比赛胜利的喜悦和生活中的一些成就带来的喜悦都是短暂的,如何让它持久?从何处寻找不顾一切向前冲刺的力量?对于林德尔来说,信仰是他的力量,向前的原因。于是当他的信仰和比赛冲突,就不难理解他为何放弃比赛,坚持信仰了。
林德尔就像古代渴望胜利的希腊人(为了成为传说中宙斯的勇士而跑),林德尔为了荣耀上帝而跑。他们都朝着自己的信仰迈进。亚伯拉罕有着古希腊人对于赢得比赛的执着精神,“比赛就是为了胜利,如果不会胜利,根本就不会参赛。”他是品达笔下那种“身手矫健的年轻人”,不仅跑得飞快还多才多艺,练得一副好嗓子,在合唱团中表现出色。除此之外,他还很善良,乐于助人,深得朋友的喜爱。他把跑步放在生活中的首位,甚至顾不得恋人的眼光。因为对他来说,只有获得胜利和认可,他才活得有价值,这是他的生存之本。
否则他完全可以像哥哥一样,当个医生,又赚钱又体面。他想得到更多,就得付出更多。对于身为贵族的安德鲁•林赛来说,他不用证明什么,比赛对他来说只是一场游戏,他乐在其中。可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这却是一场与世界的斗争,生死攸关。正如诗中所说,他不会停止战斗,也不会有片刻休息,直到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