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仲卿母亲嫌刘兰芝没有礼数,行为随意。
刘兰芝本来就是个追求个性,自我价值要求很高的,有略有叛逆个性的人。焦仲卿母亲喜欢封建礼教约束之下的贤妻良母。
2、焦仲卿母亲已经对刘兰芝积怨已久,对认为焦仲卿与刘兰芝生活的不自在。 对儿子袒护刘兰芝的举动很生气,儿子为了刘兰芝下跪,要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样子的委屈自己是作为一个母亲难以忍受的。所以刁难在所难免。
3、焦仲卿母亲作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情。 嫉妒。女人不都是有嫉妒心理的,同作为女人,都希望自己得到爱,尽管爱的种类不同。焦仲卿把爱集中在了刘兰芝身上,而忽视了母亲,焦母当然不高兴。
4、焦仲卿母亲已经为焦仲卿选好下任妻子,即为文中提到的“东家女”。 秦罗敷比刘兰芝更为漂亮,并且家底更好,婆婆总是希望媳妇漂亮,是名门闺秀,被周围的人羡慕。
5、焦母认为刘兰芝阻碍了他儿子的仕途之路。 焦仲卿爱的太专一,无心功名利禄,不上进。婆婆认为刘兰芝阻断了儿子的仕途; 刘兰芝在仕途上不可以给焦仲卿很好的帮助,反而会是一种阻碍。因为文章有写到有比焦仲卿官品更高的人愿娶刘兰芝,官场往往是黑暗的,大官压小官,焦仲卿的仕途很难顺走。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固有的士族门阀观念。 刘兰芝出身贫贱乡里,而焦仲卿家是官宦之家,至少在身份地位上焦母会觉得要门当户对!所以百般的刁难。
7、文中全篇没有提到焦仲卿夫妇有子女,对此也有影响,也是刘兰芝被休的重要原因。 百事孝为先,无后为大。刘兰芝无子,所以婆婆会受不了她,会觉得她无用。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共同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后人吟诵《孔雀东南飞》时,都被俩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撼动。刘兰芝和焦仲卿本是一对相爱的璧人,为何会劳燕分飞?刘兰芝被遣之谜也成为众人谈论的话题。
一说,刘兰芝没有为焦仲卿生下孩子。刘兰芝和焦仲卿已经成婚两三年,但是一直未有孩子,焦母渴望焦仲卿能够有一个孩子。心急之下,焦母便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另娶秦罗敷为妻。
二说,这是焦母的阴谋论。刘兰芝十分貌美,这引起了太守之子的觊觎。太守前来和焦母商量,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太守和焦母之间有了交易,他们平等交换的砝码就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未来。焦母知道刘兰芝和焦仲卿有很深厚的感情,自己也不愿破坏一对真心相爱的璧人。但是,焦仲卿身为焦家顶梁支柱,焦母把全部的希望都托付在他身上。所谓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焦仲卿在府衙里做小吏,焦母对焦仲卿的前途十分堪忧。为了焦仲卿的前途,她决定和太守合作,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焦母利用“忠孝”来逼迫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她的计划得逞了,刘兰芝回到娘家。
刘兰芝回家之后,便有媒人向她提亲。哥哥贪图权势,让她嫁给太守的儿子,刘兰芝被迫答应。太守儿子迎娶刘兰芝那天,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自杀来证明彼此间矢志不渝的爱情。
焦仲卿的母亲,以下简称焦母。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应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焦母的行为也实属情有可原。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焦母的独断专横是可以理解的,儒家经典中“孝”是捍卫封建家长权威最坚实的后盾。
我们无需批判焦母,毕竟在中国封建社会早起,这种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焦母这样的形象屡见不鲜。虽说焦母毁了焦刘夫妇的美好婚姻,但焦母何尝不是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儿子,谁又能说焦母不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呢。
当然焦母与焦仲卿母子之间的母子之爱是毋庸置疑的,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含辛菇苦的抚养他长大成人,在失去丈夫这个家庭支柱的情况下,她将孩子抚养长大,让他做了府吏还给他娶了美貌贤惠的妻子,可想而知焦母对儿子比常人多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焦母对焦仲卿的深爱,是毫无疑问的。姑且不论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在焦仲卿上堂为刘兰芝求情与母亲拜别时,焦母反复提到“东边有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她劝儿子另娶优秀的邻家女孩罗敷,顾及儿子的幸福去亲力亲为,她虽无法使其变得更伟大,但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为她儿子的幸福操心尽力。这也母爱的一种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