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看佤族房子能让我可以因为从来都没有见过佤族的房子
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是佤文化的灵魂,创世史诗里说,宇宙之初什么都并不存在,后来轻的上浮、重的下沉,下沉的物质一开始只有鹅卵石这么大,那就是地球的诞生。地球越聚越大,不知过了多少年才长到今天这么大。地球诞生以后它有了自己的神灵,他就是天神,天神因为孤单他哭了起来,他的眼泪落到地球上形成了雨。有了雨地球上就有了水,水和土在一起又孕育出一个神灵,她就是地神。天神和地神在一起以后又生下了日月星辰,从而诞生了宇宙。 宇宙诞生以后,天神创造了除了人以外的世间万物,地神就用泥土和水创造了第一批人类。 第一批人类只吃泥土,而是有生没有死,还一天生两到三个孩子,所以对地球破坏极大。天神见了就派燕子把火带到地球上把第一批人类消灭了。 地神把人种藏进了山洞里,第二批人类从山洞里出来以后天神给了他们血肉之躯,但还是有生没有死,不久人类又挤满了地球,所以天神就用水来消灭第二批人类,并让有生有死的第三批人类从葫芦里再生。 这正是佤族人民一直挂在口头上的“司季然、司岗里”。人类从葫芦里再生以后,佤族的始祖艾佤一直领着他的族人在门高西爷住下来。据说住了四千年,由于人口太多,他们就分成两路,一路跟着马鬃蛇向西走,一路跟着癞蛤蟆向南走。跟着马鬃蛇走的叫“巴格卫”,据说他们进了印度。跟着癞蛤蟆走的叫“巴绕克”,他们就是现在的巴绕克人-佤族。
佤族建房传说有几种说法,人类从司岗(山洞或葫芦)出来后受到岩燕搭巢的启示建盖房屋;一种叫“来改”的鸟教会人们建盖房屋;另有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三下西南,当时佤族先民吃的是山果野菜,住的是岩洞或树荫下,穿的是树叶兽皮。佤族王子听说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能人,想请他帮助摆脱眼前无衣无住的困境,于是就派小头人向他请教。小头人进帐后向正在埋头疾书的诸葛亮诉说阿佤人无栖身之地的痛苦,诸葛亮听了以后抬头沉思一会儿,然后默默地把帽子脱下来放在案桌上,又埋头疾书。小头人见诸葛亮并不说话,以为这个问题把他给难住了就又诉说阿佤人无衣无裤穿的苦衷,只见诸葛亮头也不抬,向小头人摆了摆手。 小头人见诸葛亮还是不说话,心里就嘀咕起来:“人们都说你有本事,可是连我提出的两个问题都无法回答,我看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小头人悻悻地退出营帐,这时,一个叫王平的威武的大将走过来问小头人是否知道军事的意思,小头人摇了摇头,将军就告诉他说军师的意思让他按照军师的帽子式样盖房子,按照军师的袖子做衣裳裤子。小头人听后恍然大悟,他赶快回去禀报阿佤王子,阿佤王子吩咐阿佤人砍来竹子,割来茅草仿照诸葛亮的帽子盖起房子,又仿照诸葛亮宽大的衣袖缝制衣裳裤子和裙子。阿佤人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衣服。直到现在,阿佤人都还说他们的房子像孔明帽。
佤族寨门和栅栏是佤族房屋建筑的附属建筑,是一个村寨最具体的标志。寨门和栅栏的坚固程度可以反映这个寨子的富贵兴衰状况。原则上,佤族是非常重视寨门与栅栏的建设的。古时它不仅具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还具有防兽防盗的作用。作为一个新生的寨子,它会对寨门和栅栏异常重视,来显示他们的实力。一般的村寨都有两道出入通道,大的寨子会有四道,更大的村寨会有六道、八道进出通口,称寨门。古时大门上盖有守候、观望房屋。 这门和房全都用粗大厚实的木材建构,房顶一般用竹瓦或茅草(竹板瓦更普遍)盖顶。两开扇的大门板,都是用整筒的粗大红毛树或红椿、水桑树筒斧劈。门的梁柱、框、闩,都是上述同类树木中等粗的整筒斧劈、凿而成。关、开大门时,都是要两个强壮、体力好的男子通力齐手进行。在门板、柱、框上,雕刻或绘画着各种各样表示防御动作的人物、猎狗或其他图像。大门房头上,因各地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用木头雕刻各自相同的图腾象征物,人物、神像(佛像)等,或者悬挂牛头角等物,人们又设计筑建围寨栅栏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