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罗的作品,认识最深的莫过于《本能》与《艳舞女郎》,这位从性都跑到好莱坞的大导演将色情文化很好地展现在屏幕之上,直到现在,虽然莎朗斯通已经年华老去,但其性感成熟的韵味还是无法忘怀的。《星河战队》同样出自保罗之手,除了一场男女同浴的戏份与一场准床戏以外,我很难再找到那种刺激你感官的镜头了。但正是这部作品令笔者对保罗有了更新的认识。确切地说,这是第二遍看此片了,当初那意气风发的快意恩仇感觉已经淡去,取而代之的倒是影片所展现出来的暴力内核。粗粗一看,本片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片,虽然那外星虫类制作的还算逼真,场面也较为宏大,但似乎不可摆脱其二流科幻片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颇具史诗风貌的影片,在许多的时候,它的成绩都被低估了。影片开始便是一段新闻报道,而这种报道也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当我们细看这些报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讲述战局,还是动员参军,甚至街头新闻,其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暴力。影片的暴力是显而易见的。最简单地来自于人类与外星虫类的战争。这一点很重要,当我们以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战争都会以一个按钮那么简单的时候,导演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枪只对虫类的无奈,更看到了几乎肉搏的所有场面。虫类的强悍,其剧齿一般的腿脚无不深深地烙上了冷兵器的印痕,而人类手中的热兵器绝对没有占据任何便宜。于是,我们看到的所有死尸几乎都没有例外地缺胳膊少腿,人无完人。影片中教官的一柄飞刀解答了关于冷热兵器的问题,即剁下人类操作按钮的手指,但很不幸,这个命运立即故事发展的情节中上演了。导演此时对热兵器提出了一种极度的质疑。冷热兵器也许只是最有表象的东西,更深入一些的便是关于公民与平民的区别。当老师在课堂上询问男主角公民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时,男主角如背书一般将这种区别说得极为清楚,但接下来的问题他却根本不清楚。于是,公民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成了一种教化概念,于是,参军成了公民意识。当我们看到新闻中极力鼓吹的一种参军意识时,我们会发现,战争与暴力是我们人类的根本意愿,也许这与那些虫类无关。还是那名教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只有暴力才是最强的统治,民主已经沦丧了。于是,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一点,即掌握暴力即成为公民,没有暴力支配权就只能当平民。新闻中那些孩子肆无忌惮地踩踏着地上的虫类,无其说是一种防卫之举莫若说是打小便被灌输的一种暴力公民意识。于是,我们开始用暴力回击来自于外星的侵略。但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具体的死亡数据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暴力只是一种牺牲。暴力成为牺牲品的最大原因却还是暴力本身,对暴力的痴迷与对暴力的盲目自信。人类的自信同样是导演质疑的问题之一。起初的人类,盲目尊大地进攻着敌虫的老巢,于是也相应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些意气风发的战士们被上层阶级的失误而断送了性命,为此付出了自信的代价。当联盟司令官换掉之后,盲目的自信依旧存在,但好在人类开始反省自己,于是便陷入了人类社会常态必有的官僚作风,两个科研人员的辩论显得是那么地可笑。自信造成了失败,但新的领导并没有因此丧失暴力的权力,的确在战略上起到了作用,但同样是暴力地牺牲着这群年青人的生命。于是,那种意气风发变成了一种牺牲的必然条件,当影片结尾处,我们的主人公成为新闻中的主角的时候,我们知道,这种崇尚暴力的思想并没有结束。鼓吹中,新兵变成了老兵,学生变成了新兵,而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公民。强权感呼之欲出。我们的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血性少年变成了真正的战士,甚至是宣传中的英雄,他们的成长是代表着暴力的延续方式。爱情在暴力中很快便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那场准性爱除了十分钟的延长可以体显出些许的人性以外,它什么都不是,而情侣中一方的死亡命运更是体显出暴力的强大,这与仇恨无关。当那场男女同浴被笔者津津乐道的时候,又有谁能够理解其中将人性残杀的一面呢?地球得到了大统一,但人类的战争却没有任何变化。是外星侵略了我们还是由于我们的穷兵黩武而引来了新的仇敌,暴力让我们成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公民英雄,但也让我们成为一件机器,意气风发的,在仇恨与理念下生存的机器,于是我们与那虫子还有什么区别呢?保罗熬费苦心地用这么一部科幻影片包装了他对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暴力思维等方面的思考,但血脉贲张的影视效果恐怕令导演本人也失去了真正的方向,于是,我们看不到任何答案,也许这也是事实。
我们许多人小时候都在电视机上领略过异形这种外星生物所带来的恐惧。然而除了异形,还有一群来自外星的大虫子也在那个时代的电视机上频繁露脸,成为我们难忘的童年阴影,它们,就是来自于《星河战队》中的虫族。2000年左右的时候,在我们这边流行起电视点播的节目,别人点播电视节目所有人都能看,而当时被点播最多的节目除了《蜡笔小新》就要数《星河战队》了。由于时间的限制,一部电影往往被剪成十几段供人点播,于是我们总能在电视上看到这些残暴又恶心的外星虫子在屠杀地球军队,却根本不了解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也因此让这部电影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童年阴影”。这几天闲来无事,我找到了这部在我童年阴影中占据重要一席的电影,终于完整的把它看完,才感觉这部电影其实很有内涵,它想表述的,也绝不仅仅是传达恐惧那么简单。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点明故事发生的明确时间,而是通过高中课堂上老师的讲述,隐约的传达了一点,那就是由于民主制度的失败,全世界形成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军事政府,人类被分为平民和公民两个阶层,只有为地球政府做出贡献的人才能有资格成为公民,从而享受政治待遇,而成为公民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入军队。也同样是在这堂课上,几个主要角色集体登场,男一是金发碧眼国字脸的小伙儿,父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富商,自己却不愿意沾家里的光,一心想通过服兵役建功立业。用朱时茂在小品里那句话说“就这张脸,一看就是个正面人物”。这部耗资近一个亿的电影在今天看来,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硬科幻电影,然而在影片上映的1997年,这部电影却饱受争议,原因是人们质疑这部电影在鼓吹纳粹主义和战争思想。的确,片中的大量场景道具,
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纳粹德国时期军队的样子,特别是最后俘获虫族首领,男二出现的那一幕,活脱脱就是纳粹照片的翻版。然而如今看来,导演保罗范霍文其实是用一种“粉”的形式来“高级黑”。没有左臂的高中老师、失去右手和双脚的征兵处官员、靠着上战场卖命才能提升自己阶级的军功制等等,无一不是在讽刺着这种完全专制统治下的荒诞与恐怖。表面上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效率极高、欣欣向荣的地球集体,实际上却是一个靠宣扬暴力和鲜血来统治的“敌托邦”。但导演的这种讽刺过于高端,因此在当时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星河战队》这部电影最有特色的一点莫过于满屏横飞的子弹。在影片中的世界里,人们已经掌握了远距离太空飞行、便携式核弹等各种黑科技,但却在一线武器装备上却仍然使用的是一颗颗子弹喷射的常规枪械,这似乎并不是用科技树点歪就能解释的问题。其实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满屏横飞的子弹壳更能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而外星虫族总是一块块切碎士兵的尸体则给这残酷的战争上又加了一层血腥的外衣。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部极端反战的电影。主人公们刚离开卿卿我我的高中生活没几天,便迎来了血腥而残酷的战场生涯,眼睁睁看着同伴们在自己眼前被穿透、被切碎、被吸干,仿佛他们的美梦,在一夜之间便被击穿,那身看似帅气的军服带来的并不是荣耀,而是噩梦与痛苦。而在最后一次战役打响时,站在刚从高中毕业一年多的男一面前的是一张张更加稚嫩的脸庞,而这些孩子,大多在之后成了炮灰。在这部电影中,有一处细节很耐人寻味。那就是人类虽然早就跟虫族发生摩擦,但直到那颗陨石集中地球后,人类军队才大举进攻虫族星球,而影片一开始时我们就得知地球的防卫力量是可以击毁陨石的。那么,为什么第一颗陨石会打的地球措手不及,而之后地球会毫无压力的就摧毁虫族陨石呢?我们知道当时整个地球社会已经是由一个集权军政府统治,而集权政治想要生存就只有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来维持内部通知,因此,这件挑起了地球与虫族大规模战争的事件背后,恐怕还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虽然电影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这些细节值得我们去思考,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也不少见。可以说,《星河战队》是一部被埋没的好片子,它所想表达的意涵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分析透彻的,无奈生不逢时,巨资耗费下的精良设定并没有引起热潮,因此使得后来的两部续集也成了还债的烂片。如今,《异形》系列已经重新翻拍,而《铁血战士》系列也在重新翻拍,我只能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这部经典作品也能重新登上大荧幕,并衍生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传奇系列。
小时候第一次看这电影,觉得这是一部纯粹的特效动作电影,讲人类和外星虫类怪物的战争,并最后取得了胜利。画面壮观,但没有什么内涵可言。第二次看这电影的时候,发现关于虫族的邪恶,关于人类受到的灾难,关于战争的起因,全部都来自电影中转述的电视新闻报道。而观众直接视角看到的,只是战士个人的战斗。当时我已经明白电视那东西不过就是个宣传工具,所以体会到了这电影的反讽。实际上,电影在这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提示。战争的开始是,地球受到陨石的袭击,死伤惨重。然后世界政府立刻通过电视网络宣布这些陨石是外星虫族操控的对地球的袭击,并发动战争。可是在战争的初期,地球军队停在外星球附近的舰队遭到虫族袭击的时候,地球政府被震惊了,没有想到虫族还有太空防御的手段。所以矛盾就在这里。政府不相信虫族有太空战的本领,却认为他们能够操控陨石袭击地球?真相就是,地球政府一直歧视虫族,
把他们渲染成贪婪凶狠的种族。地球被陨石击中后,政府为了转移矛盾,就宣称这是虫族发起的战争,然后对虫族宣战。他们以为战争可以很容易的取胜,却没有想到虫族进行了艰苦顽强地抵抗。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才打败了虫族。讽刺的是,电影穿插进行的,一面是政府通过电视宣传推行的洗脑阴谋,另一面是年轻士兵的成长和热血战斗。 他越是渲染士兵的热血,反讽的意味也就越浓厚。我刚意识到这点的时候,还很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吃惊。最近重新看了这电影的开头。发现电影最开始的时候,主角们还是学校的学生。老师给他们上的课,不知道是政治课还是历史课,主题就是民主制度的衰落。老师还在课堂上强调了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用的例子是广岛核爆。老师还说明,现在的地球政府是由退伍军人掌管的。普通市民是没有公民权,不能参与投票。只有参军之后,才有投票权。再那之后出现的现代化都市只会让人感到恐惧。这里虽然物质世界发达,却完全没有自由可言。人从一出身就接受洗脑教育,然后成为专政机构的一部分。这其实是很明白的说明。一个有常识的人,看到这里也会明白这部电影的基调就是反讽的,根本不用象我当年看这电影的时候去注意电影的叙事结构。 可是我那时候就是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这么明显的提示,因为那时候我的确没有常识,因为我也一直受着类似的洗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