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前几年看这部电影之后的感想,今天拿出来分享一下,印象还是非常深刻 的,幸福就是逼出来的!
像是穿过了一条漫长而狭窄的地道,逼仄的空间,潮湿而阴暗,让人透不过气来。当电影渐渐进入尾声,我们像是终于隐约看到洞口透进些许光亮。直到电影结束字幕升起,才终于让人从心底重重地喘了口气,擦干眼角渗出的泪水。我们为Christ的重生而兴奋,我们为他终于追到幸福而欢呼。
电影的片头,一个流浪汉躺在公路上,街头的民间艺人没日没夜地卖艺,为生存而奔波忙碌的世人,以及满眼空洞挤公交车的主人翁Christ, 而这些镜头反复地再现,给我们呈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经济背景。我们的主人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向幸福匍匐着前进的。 我始终都觉得这部影片一步一步地让我们走向绝望的境地,一路看过来都让人越陷越深,灾难与困境无休止地席卷。而支撑我们看下去的原因,或许也只有Christ越挫越勇的态度。我们渴望上帝给这样勇敢的灵魂力量,我们期待命运给这样可怜的人儿成功。
在维特证券公司的门口,电影里来了个镜头特写,每个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生活的热情与快乐,站在人群里的Christ,满眼落寞,“依然记得那一瞬间,在我看来每个人都那么他妈的开心,为什么我就不行呢?”他在心里感到如此不公。
第一次热泪盈眶是在他跟妻子闹矛盾的时候,他转过身表情落寞凄凉,泪水迷糊了眼前的视界。幸福迟迟不肯来临,家庭开始破裂。他争取各种机会,他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里轮番挣扎,用力抓住每一根可以维生的稻草,那些力量薄弱却可能让他找到通向幸福的路径的稻草。
也许那也会是Christ人生里最灰暗的一天,在他第二次又弄丢了一台便携式骨密度扫描仪的时候,他在电话亭里给妻子打电话,大雨里,画面却很清晰。他的妻子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要带着儿子离开他。最终,连最亲密的家人也要离他而去。
痛不欲生之中,他再次想起杰弗逊总统在《独立宣言》的言辞。“那时候我突然想到汤姆斯·杰弗逊,独立宣言中,我们的生活,自由以及追寻幸福的那一章节,幸福自己会来敲门,生活也能得到解脱,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个问题,他如何知道把‘追求幸福’放入其中,也许幸福这玩意儿你怎么追都追不到,其实也许我从来都没有追到过它,无论如何,他怎么知道的?!”哪怕有多么讽刺,但他依旧尝试从中得到向前的动力。
即使是陷进生活的绝境,他依旧会严肃地教育儿子“别让人家跟你说,你成不了大器。”或许他也是在内心深处激励自己吧。如同悬崖边上活下来的种子,用尽力量,与命运抗争,与绝境战斗!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极度悲伤,让人极度绝望的世界。有些人很光彩的活着,有些人很卑微地存在。当Christ跻身在一群有钱人中间和他们一起观看球赛,一起高谈阔论的时候,他的表情是何等的寂寞。眼前的世界离他是多么遥远。站在喧嚣的人群里,更添另类。
那个世界,他极度渴望走进,却无数次被残酷的现实逼到求生的边缘。找不到入口,只能远远地观看。带着凄切的眼神,穿梭过这个城市的地表。他再次陈述自己的内心世界。“杰弗逊总统在《独立宣言》中多次提到‘幸福’这个词,也许这个词放在一份官方文件中听起来似乎有些古怪,但是他真称得上艺术家,他把英国人称作‘害群之马’,我记得那天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就好像是我和谐生活的害群之马一样,我一直在想,这到底好不好,我到底能不能成功。”
那个漫长的夜晚,地铁站的卫生间成了他安放流离失所的灵魂的洞穴。冰凉,阴暗,潮湿,那个情节让人看得忍不住湿了眼眶。他的眼泪从干涸空洞的眼眶里滚出来,顺着凸起的颧骨流了下来。我无数次地用尽心思去想象,那时的他到底是怎样的心境,看不见未来,望不到去处。生活把他逼到了怎样的境地。倒霉接踵而来,漫长寒冷的黑夜继续吞噬时间,挨不到黎明,未曾看见一丝曙光。这部电影我重复地看了六七遍,唯独这个片段,我想要逃离。
在那个纸醉金迷的城市的一个拐角处,流浪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衣衫褴褛,表情迷茫。他们眼光浑浊,眼神里是长年累月累积下来的怨恨和妥协,坚硬而粗糙的心灵早已失去对世间希望的感知。看着这样的情景,让我突然想起“上帝死了,众神在堕落”这句话。没有谁来拯救人间,没有谁听见撕心裂肺的吼叫。华丽的世界,背后是累累的白骨。喧嚣而过的名牌小轿车,伴随着肆意的欢笑声,高高地冲向天空,像是要刺破苍穹般响亮而尖锐。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包会有的。”绝望的人这么安慰自己,他们向上苍伸出了干枯的双手。 “山,有高峰,也有低谷。”也许唯有教堂才能抚慰无数颗在痛苦中变得绝望的心。饱受尽摧残的身心,以为双眼已经干涸,再也流不出眼泪,以为心灵已经龟裂,再也毫无知觉。然而,痛楚的灵魂还是苏醒了,在祈祷的歌声里自我麻醉了,眼泪再次潮湿了脸庞,汹涌地推向世间各个角落。上帝虽死犹生。我们的主人翁苏醒并痛苦的灵魂再次得到力量。泪流满面。
也许不会再糟糕了吧,都已经这么悲惨了,再坏还能怎么样呢?然而,当情节进行到他去卖血的时候,再次冲击了我们的视觉,再次撞击了我们的心灵。他似乎只剩下个空壳,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坐在那里被抽血的只是一副躯壳。
我一直在等着好转,已经让人快到了看不下去的地步了。我们不知道命运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契机,命运会如何安排这样一个不甘平凡的灵魂。
直到最后的最后,终于让我们和他一起流下热泪的是他终于进了维特证券公司的那个镜头。他的眼神在那时格外的明亮,像极了黎明时璀璨的启明星。他再次走进汹涌的人群,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鼓掌振臂。
而我们也终于挨到了看见日出......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倒并不是其中遭遇困境和励志的部分,虽然那部分确实拍的辛酸又自然,最深的反而是全过程中,男主从未向任何人提及他的遭遇,他从未曾试图用悲惨遭遇为自己求得些什么。在中式的,甚至很多西式的励志片中,你总会看到某天落难的男/女主巧遇一个好心人,好心人十分同情男/女主的勤奋辛苦,然后给予经济、工作、生活上各种帮助,或者男/女主在某次遭遇不公之后,忍不住爆发发表一通演讲,关于自己种种困境和不屈奋斗等等,然后获得大家或某高层认同后一切好转。当然如果是中式温情现实励志剧,也许还会出现男/女主各种思想挣扎之后,终于决定向“组织”要求帮助等等剧情。而克里斯,他只利用大众的救济措施,他从没在排队的时候试图跟人说“嘿,我这么惨还带着孩子,哥们你能不能让我先?”,他也不会在竞争工作的时候,装作不经意跟上司提起“其实我已经穷到大街都住不起了,这份工作是我唯一机会”。由始至终,他没有乞求过,他没想过利用别人的同情心,他保持站着的姿态,保留他全部的尊严最终渡过了这一关。我觉得,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姿态。看过现实生活中各色人等无论真弱假弱的向别人示弱来骗取同情心和利益,我始终更欣赏这样的活法。在这部影片里,突出体现了两点:坚持梦想和承担责任。为克里斯·加德纳的奋斗、执着、乐观的精神所感动。片中男猪脚~~克里斯一出场就面对着生活的困境,穷困潦倒。妻子因为无法忍受那样的生活而远走他方,他只能带着儿子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甚至睡过地铁,躺过救助站。在那些日子里,他白天工作;晚上陪着儿子,处理自己工作中的事情,一忙就到深夜。但他没有放弃梦想,一直努力,坚持;直到迎来幸福的生活当生活抛弃了我们,当爱情背叛了我们,我们还剩下的,只有自己和那些从未放弃的梦想。当我们正处于困境,在现实中无处安放的时候,我们只有记住责任,坚持梦想。不必抱怨生活,我们的过去,决定了我们现在;而我们的现在,也决定着我们的将来。只要你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困难,勇敢迈过去。记住那句话:天上掉下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当你再回首的时候,我想你会感恩生活曾那么的磨练你,曾给你如此珍贵的记忆。正是困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寻自我;正是困境,让我们在绝望到无处可逃的时候,找到曾经怀揣梦想的自己,找到足够支撑我们勇敢活下去的信念。
男主角工作失利穷困潦倒,妻子难以忍受痛苦生活而远走他乡,房租拖欠太久被赶出的男主带着债务和五岁的儿子无处可去,最难的时候在地铁站厕所里过夜,甚至卖血为生。可即使生活如此艰难,他仍然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无论如何不肯让妻子把儿子带走。儿子一直非常乖巧,懂事得让人想哭。当父亲好不容易挣了一些钱后想带着儿子去住一次旅馆,儿子说,回地铁站去住也没关系。电影从头至尾,男主没有与任何人委屈诉说自己的处境和困难,他一直维持着自己的尊严,也一直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着未来。电影结局,经过六个月无工资实习后被大公司录用,男主说,这一刻起,这个阶段,叫做幸福。责任、努力、坚持、勇气、信心,缺一不可。电影中有一句最经典的话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认你,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但我觉得最深刻的感受是:承担你应该承担的责任,无论生活怎样对待你,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不只是个人,还是子女,是伴侣,是父母。承担责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富足美满的生活不见得人人都能够拥有,但幸福往往来自于参差多态,要永远带着希望,永远承担责任,永远。
其实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动是男主的老婆没有跟他抢孩子的抚养权。今天的夫妻,平时很恩爱,但是一旦闹翻了便相互挖苦相互为难。所以能安静地离开真的很难得吧。虽然她在他最困难最失落的时候离他而去,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许不理解,但只能支持。还有就是男主的孩子,印象深刻的是他想吃糖的时候还说自己不想吃,在自己的爸爸最落魄的时候坚信他能成功,我想这样的态度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当然,大家都说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男主对梦想的坚持。记得我是一只小小鸟里有一个歌词是“当我尝尽了人生的冷暖当你决定为你的理想燃烧,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我也问过自己到底哪一个比较重要,但是我是没有很坚决的想要选择按一个答案,太难抉择了不是么?但是男主却有勇气赌一把,也就是因为这样破釜沉舟,他才有动力坚持到最后吧。每一部电影里都会有自己的影子,就像每一本书里都会有一大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打动你,那么打动你的地方就是它对于你的意义所在。电影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