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时候,挺中意一个人,主要是学习好,班里的很多同学也都喜欢,那个时候其实也不懂什么情啊爱啊的,就是单纯的想一起。但是一起时间久了,就难免会发生各种流言,然后被老师知道,再接着就是喊家长来学校,然后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把那种萌芽扼杀掉。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学校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就是《假如爱有天意》,这部电影也是我第一次看电影哭的厉害的一部,里面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木桥旁、水洼里、夜幕漫过彼此的肩膀,萤火虫、绿光、月光淌过彼此的眼眸。假如爱有天意,那么你会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尽管这些事在别人眼里是错的,可是,希望你们能够像生命一样珍惜你们的爱。唯美的画面,浪漫悲伤的故事,奋斗成功的喜悦,让我喜欢上了电影,它也让我欢笑,让我悲伤,让我变得坚强。
说实话,我对电影的喜爱是在初中开始因为英语!我们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到现在为止还记得英语老师说的一句话“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建议我们有机会就多看外国电影,平时每周两次的多媒体课就给我们放英文电影,那之前看的都是武打片,突然看到了外国的科幻片,觉得很震撼,特效牛逼坏了。才知道除了武打片鬼片僵尸片之外还有这么好看的电影。慢慢的,自己有机会也到网吧上网看,看的多了自己就喜欢上了,甚至一度觉得电视剧太冗长了,剧情太慢。而且我一直都沉浸在外国大片的特效里,初中一直到高中那段时间几乎不看国内的电影,全部都是看外国的,给我自己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初中高中英语成绩基本是班上前五的,高中英语每次考试就算不认真复习也没下过120。
我是70后,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都是学校包场,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好像是88、89年吧,具体时间我忘了,插曲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都哭得稀里哗啦。但那时候小,谈不上喜欢,就是单纯的感觉:看电影是个很高级的事情!我真正爱上电影是看了一部电影《生死时速》,导演 简·德·邦特 编剧 格雷厄姆·约斯特 主演 基努·李维斯,桑德拉·布洛克,丹尼斯·霍珀,乔·莫顿,当然不是在电影院,也是录像厅看的,说老实话那时候老外的片子看得少,咱也没见过啥世面,也不知道有种效果叫特效,结果看完被震惊了!觉得港台片逊爆了,然后就开始各种看,到现在一直喜欢看电影。
我是怎么爱上电影的,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电影不是在电影院,还是在小学的时候老师用那种投影仪放的一部《暖春》。当时懵懵懂懂知道放的是一部电影,那部电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那里面的爷爷和那个可爱的小孙女。到现在为止看过的电影也渐渐多了起来,比起电视剧,电影更加短,但故事情节很不比电视剧差,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和电视剧一样苦苦的等更新啊哈哈哈。还有一个原因我喜欢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一群人一起看的时候更有那种感觉,当一部电影在网上出现了枪版以后我还是更倾向于在影院看它,可能这就是电影本身独特的魅力吧。
我对电影的接触起源于《甲方乙方》,那时候冯小刚还拍贺岁片,影片弥漫着幽默色彩,那时候冯小刚和葛优就有了很亲密的合作,我至今还迷恋着刘蓓,周北雁和姚远的名字还不曾忘记,反正那部影片给了我对电影的启蒙,从此以后看过很多影片,但《甲方乙方》不能忘怀,那还是在1997年拍的,至今已20年过去了。
要说我是怎么爱上电影的,差不多在我上初中时看过的一部启蒙爱情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有关。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追求。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对电影这种节奏较快,情感表达丰富,可读性较高的艺术产生了兴趣。我开始看大量的电影(当然我喜欢看的一般都是有名的电影),比如《断背山》《霸王别姬》《喜剧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