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特别是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想必大家也看过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变形计》,那里一片荒芜,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不管这节目有没有刻意作秀的成分,这贫穷让人看起来都触目惊心。
那看起来就像是另外一个天地,与歌舞升平的天朝格格不入,但是与之相反的是那里的孩子。
节目给我们展现的那里的孩子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都是很懂事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错,当同龄人都在看奥特曼,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他们在放牛,在挑柴和,他们唯一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
但是真的就是那样吗?穷人家的孩子都是那么乖,那么懂事吗?
身处在农村的我深有体会。
不是的,农村有句话是“笑贫不笑娼。”这价值观是扭曲的,但是,它又在农村里“堂堂正正”地存在着。
一,贫穷,是物质上的匮乏。
很多农村的小孩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小的时候,妈妈带你去玩,你看见了一个好玩儿的小玩具,你指着它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那个。”
妈妈往往会给你说“哎呀,咱家来的那些小玩意你都玩不清,买了也没啥用。”赶紧抱着你就走了。你恋恋不舍地盯着那个玩具,但是你没有说什么。

二,贫穷,是会让人自卑的。
这种自卑,就像刻在了骨子里,哪怕随着你的渐渐长大,它也不会消减。
你试图用努力用坚强来掩盖它,但你明白的,那无济于事。
小的时候你看见别人穿了一身新衣裳,你觉得那挺好看的,但是你没有回家去向爸爸妈妈要,爸爸妈妈也不会给你买,因为仅仅是吃穿用度亲戚应酬这一些已经让父母展不开眉头了,他们去集市上买菜都会选择品相差一点的,那会便宜两三毛钱,常常为了砍价给小贩吵的面红耳赤,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讨你的欢心,给你买那一身所谓的花衣裳。
三,贫穷,是会让人痛彻心扉的。
农村的人生不起病,这是真的。
我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和他们关系也比较近,也比较亲,他们对我也很好,爷爷身体一直都不好,有痨病,断断续续的,每次到了冬天都要去打好几天吊瓶。
但是2012年他病势汹涌,形容枯槁,端碗的力气都没有,他在老三家里住,但是兄弟之间有些龃龉,我碍着脸面,也不好总过去。
那一天天姑姑们闲谈,说爷爷起床了,翻箱倒柜的找药吃,拿着一瓶药就暖到嘴里,我听到这里心疼地没有办法,但是我们没有钱,医院里住一天就要好几百,家里人一天到晚的干活能挣几个钱?太难了,砸锅卖铁出去要饭也不可能筹到,人情冷暖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了,别想着去找亲戚借,不现实。
爷爷离开了我们,不过好在老人没受什么罪,84岁的高龄,生病的时间也不过两个多月,比那些常年缠绵病榻的人好过一些。
贫穷,让人自卑,让人清醒。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看就知道这是朱重八先生的个人简历。
童年放牛,少年要饭,穷的没有片瓦立锥之地,也是没sei了。
一朝当上皇帝,这是真·屌丝逆袭,长的丑,家庭没背景,不认识啥牛B的二代,白手起家,最后成为全中国最牛的人,然后一手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明朝,他们家血统估计很有问题,以至于改造了16代也没有改造好,残暴的,爱调戏已婚妇女的,做木匠的,修仙炼丹的,专搞姐弟恋······,好不容易出一个励精图治的还吊死在煤山上,以身殉社稷了。
我跑偏了,来来来,扯回来。
这朱先生就是少年时代太穷了,尽受那些达官贵族富人豪绅的欺凌,当上皇帝之后,他就认为,当官的没一个人好人,文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天天叨叨叨叨,一点做事的本领都没有,除了欺压百姓贪污腐败就是拉帮强派互相弹劾,于是朱先生杀起来毫不手软,法不则众,这个四个字我估计朱重八应该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可以想像,如果朱元璋少年时期并非那么那么贫困,那么他当政之后,绝对不会这么极端。
对比下,宋太祖赵匡胤,这是个官二代,一家子人世代为官,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任后周小皇帝的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长官)、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官X代,自己还当着老大不小的官,这人就没穷过啊,一直都属于有钱人那个范畴的。
宋朝时期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贫穷落后的野蛮与黑暗中摸索——欧洲也不例外。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城里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近年来更有人通过黄金价格折算,计算出北宋的人均GDP达2280美元!这一数据即便是放在今天来衡量也是了不起的成就。虽然这样的计算并不科学,但是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达80%! (2013年我国的GDP才占世界GDP总量的8%)
你看,赵先生跟朱先生相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受过什么身体和精神上的迫害,他的精神基本是健康的,赵先生开国即立碑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政治开明,社会宽松,经济繁荣,赵匡胤这种对文人文官开明的政治态度以及自己没有受过穷也就不与民争利,最终造就了许多历史学家口中,中国最好的朝代宋朝。
我就是随便说说,你们不要喷啊!要文明,造吗?
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因肝癌病故得,我们家姐妹三个,我八岁,小妹才一岁多,因给爸爸治病家里早已欠了很多债,成了全村甚至全镇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大家都说要把我小妹去送人或卖掉,妈妈无论如何也不肯。
每年的学费钱都是全家最头疼的一件大事,全年省吃俭用,妈妈常年不曾买一件新衣服,都是亲戚们给的,或者是村子里救济的衣物,每当到开学的季节妈妈挨家挨户的去借,借高利贷,就差点没下跪。
我们姐妹2016年5.1号留影
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是两头猪,四亩田,生存的资源是土地,谋生的手段是力气,妈妈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家里家外,日夜操劳,一天累到晚,从年头忙得年尾。
当年就那四亩田还得交公粮,交购粮,农业税,水费后,余下就已很少了,遇上年成不好的光景,粮食还不够自家吃的,在工业还不够发达的时代,农业税公粮也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
不管是妈妈还是我们三姐妹,总觉得在任何人面前都要矮上一等,每年暑假都去给别人帮忙干活,摘棉花,妈妈农闲时还去河里上沙石往拖拉机上,那都是一群男人干的活,因为过度的劳累妈妈才30多岁却比同龄要老好多,本来她是村庄里最好看的女子。
贫穷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剥削。它从你的尊严开始,剥夺自信、剥夺良知、剥夺希望,变成另一个人。
如今我们姐妹都早已长大成人,随意社会的发展,我们自己都可打工赚到钱,而且也都成长成了美好的模样,各自也有了自己稳定的生活。
令人遗憾心痛的人妈妈却不在了,她来到这世间短短的40年,就是受苦爱难的的40年,没有享受一天的福,那时她成天算着我们什么时候长大,眼里满是期待的想象着我们长大后的样子,事结果我们在快都要长大时,小妹也有15岁时。有时真悲愤上天的不公,痛恨老天不长眼。
妈妈胃,结核病都一起发作了,她却 一直拖着不肯去治,又加上多年的劳累成疾,就在14年前就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老天是看她过得太累太累了吗?
人生最痛苦不过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心痛,心痛,心痛……
此刻,我的天空泪如雨下……
贫穷——会让人更多了尝尽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对命运的无奈……
我的体验是小时候贫穷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体现在性格上和价值观上的。
在性格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忧郁气质,少时家庭贫困的人经历太多苦难,小小年纪就要为家庭的开支担忧,懂事最早,也最敏感,他们知道自己家穷,眼神里有一种忧郁的气质。
有些留守儿童,大的孩子从小就得就充当家长的角色照顾小的孩子,每天吃什么做什么都要他们决定,几乎没有所谓的童年,小小的年纪承担大人的压力。
我就是经历过小时候贫穷的人,那时候家里没钱,一直拖着没有入学,几经波折终于上学,可上学后每年都被老师催学费,特别自卑,入学很晚最终的结果是大学毕业时比同学大很多,一直不敢告诉人自己的真实年龄。
没有童年,失去了童真的人很难开怀大笑,眼神里的忧郁影响整体气质,还会经常怀疑自己已经不懂得笑了。
看事情永远是悲观的态度,对未来是没有信心的,认为生活是多苦多难的。就是明星有过这样的经历也
会有同样的感觉,就像吴奇隆,眼神里比其他小虎队员多了一份忧郁感。
在价值观上,因为穷所以会极度渴望钱,拼命赚钱,忽视生活本身的意义,因为穷怕了,做梦都不想再经历一遍那种穷。
童年的影响对人的一生太重要了,拥有快乐童年的人大概永远不知道那种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