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是我高三那年暑假看的了,因为是我曾暗恋了好久的同桌让我看的。
聊天记录至今我都还一清二楚的记得,没有刻意,只是写到这里时突然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你有看最好的我们没有?”
“什么?”
“最好的我们,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哦,好”
于是我就立马去看了。
要说余淮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耿耿的,我想这并不能具体的说出一个时间来吧,毕竟耿耿和余淮之间的感情不像路星河喜欢耿耿是从某一个瞬间开始的,如果说路星河喜欢耿耿是一见钟情,那么余淮喜欢耿耿便定是日久生情。
在他们相互之间还未意识到是同班同学时,就因为一些小事相互认识,这种陌生的环境下不是必然的见面就已经在两人的心目中留下了印象,而这种印象便会在以后的相处中使好感倍增。耿耿是那种开朗活泼的女孩子,喜欢摄影,有自己的追求与爱好,甚至和路星河逃课去海边摄影。而作为品学兼优的余淮,在妈妈的教导下,一向是循规蹈矩的乖宝宝,逃课这种事根本是敢想却从来不敢做吧。耿耿拥有余淮没有的大胆与活泼,余淮拥有耿耿没有的成绩名列前茅,不得不承认,人常常会羡慕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却又特别向往的东西。读过高中的几乎都知道,青春期的时候荷尔蒙分泌使我们渴望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也更倾向于和异性相接触,而学生时代的讲题,就是拉近关系的最好的方法,多么冠冕堂皇又能近距离接触的上上策啊!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异性同桌之间本来就容易产生好感,就像两个陌生人之间,交往的多了也会变得熟起来,而高中时代的男孩子,也会更喜欢帮助女孩子以获得女孩子的好感。以至于余淮很多时候都会帮助耿耿做一些事情,就像电视剧里耿耿告诉余淮自己没有听懂的时候,余淮毫不犹豫的举手告诉老师自己没有听懂,麻烦老师重新讲一遍的样子。虽然是小事,但同桌之间真的就是因为这些小事而增进彼此的了解,也更加容易产生感情。
大部分人都会有一段像耿耿余淮一样美好的回忆,虽然可能并没有像他们一样修成正果,而是和一个像路星河一样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能多年后回想起来真的发现对方没有什么大的优点,但是彼此在对方的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就像,我和我的同桌一样。
爱情往往具体的时间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的,所以这个时间是不好说的,应该说从他们做同桌开始就是注定了要相互接触然后到熟悉的,要知道在学样里面老师总是会在这个学习上面进行综合的,把学习不足一点的学生放在学习好的人旁边,这个到一个带动的作用,用为人会影响人的,所以你的同桌是什么样的人就能适当的将另一个人的心理打开的。一旦大家相互帮助了那么情感就会慢慢的发生微妙的变化了,所以一般的同桌都是在相处了一个多月之后关系就会有所改善的。
再说了这个电视剧中的耿耿呢是一个单亲身庭的孩子,但是她的性格却是非常的乐观大方,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非常认真还有点儿好强的心理,想想 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应该是在做人方面是非常的豪放的,你有这样的同桌要是经常帮助你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她非常的优秀呢。特别是当对方的优点都呈面在你面前的时候,像余淮就没有耿耿的开朗和大胆而且活得那么的自我,每天除了准时的回家做作业似乎人生就同有别的色彩的了。然而余淮就是看到了这些他才会真正的喜欢耿耿的,因为耿耿带给了他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给他添加了很多的优越感和自信及生活的色彩。
而且像耿耿那样的女生要是有什么不懂的题目的话肯定是第一时间就问别人的,那个同桌就成了第一人选了,而余淮呢是一个学霸一样的男生性格也是非常的随和所以讲解题题目就成为了他们第一个共同的话题了。大学就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当目标一致了那么就更有理由进行结伴同行了。当然这个也是所有高中学生一样的经历的,都是以奋斗之名而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一起冲刺高考,改变人生。
学生时代都是这样的同桌通过讲题目进行认识对方甚至到了解对方,最后到喜欢对方。学生时代都是一起奋斗的战友所以呢大家都是真心的想帮助每一个人的,那时的思想特别的纯粹不会想那么多的事情,就想着有一个自己能帮到的人真好。再加上高中属于青春期所以很多的时候就认成为那就是真爱,但是很多的人都是没有结果的,所以青春就像一场美丽的烟花且行且珍惜。
《最好的我们》是我唯一一部没有快进看过的电视剧,我追剧的过程中,很喜欢快进,遇到不好看的或者感觉很无聊的剧情我二话不说立马跳过去。唯独这部剧我中间没有跳过一点点,我发四,真的😄这部剧中没有一点点的多余的片段,整部剧一气呵成值得一看。追这部剧的时候我刚好上初三,快要中考了,我在中考第二天的晚上都在看这部剧,紧追不舍,我妈看见了气的半死,我还是坚持看完了再去睡觉,以至于我中考考的不是很好,发挥失常,都怪这部剧太好看了。剧终耿耿和余淮坐在一起时不时来一波狗粮,甜到爆炸哟。我觉得在余淮第一次见到耿耿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对她一见钟情了,然后在日后的相处中更喜欢耿耿了,然后她们互相喜欢。甜甜的。超级喜欢他们的,虽然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是他们仍然在一起了。
在她要学文时 他突然有种要也要转去学文的念头。耿耿于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