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导致地球行将灭绝是《星际穿越》中被吐槽或质疑较多的设定。我介绍一下Kip Thorne在《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这本书中写过的详细解释,至于观众是否接受,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2007年,编剧乔纳森•诺兰、制片人Lynda Obst以及Kip Thorne一起在为故事的环境设定伤脑筋。怎么样让人类文明处于明显的衰退中,但看上去在许多方面还能维持正常的运作?枯萎病害死所有可供食用的庄稼,这科学吗?Thorne首先承认了自己并非生物和环境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求助于自己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2008年的一天,上述三人邀请了四位生物和农业专业的教授,其中包括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吃了顿饭,集思广益。剧本最后的设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那次餐会的讨论。那么他们聊了些什么呢?下面是大致内容。
乔纳森•诺兰先介绍了自己构思中的地球:北美人口缩减十倍以上,其他大陆情况差不多。人类退回到农业社会,为温饱而奋斗。但那又不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生活还是能够忍受的,某些方面也能让人感到幸福。很少的娱乐设施还在继续运转,比如棒球比赛。但人类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希望,只求活下去。枯萎病从一种庄稼蔓延到另一种庄稼,到库珀的孙子辈也许人类就将灭亡。那到底什么样的灾难会达到这种效果呢?专家们提供了一些头脑风暴,这些事件在理论上有可能发生,但真正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一直以来诺兰都是一个非常不注重“现实真实性”而非常在意“艺术真实性”的作者。不严谨、故事根基存在问题、荒诞情节其实在诺兰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见。我们来回忆一下,《盗梦》里那个没有任何原理介绍,外形是手提箱的连梦机器,很bug吧?;《蝙蝠侠:黑暗骑士》这部电影简直能得“奥斯卡最佳荒诞剧本奖”,小丑被描述的神乎其神,我只举一个例子:小丑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两艘游轮上安装了大量炸药,还做了远程可以使得船停电,机器停机的工具;还安装了远程控制广播的装置,这居然没被人发现!这TM也太荒诞了。大家有这样的质疑,基本上是因为并不明白诺兰是什么类型的创作者。
诺兰不是没有发现这些问题,而是他根本不在乎。因为这属于“现实的真实”。在文学界,有个叫卡夫卡的肺痨鬼,写了一篇《变形记》,成了现代派的鼻祖。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有个人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这个故事毫不在意“现实的真实性”,而极其注重“文学的真实性”,那些生活的细节,生活和工作以及婚姻带来的苦恼和家人的反应,刻画的不能再真实了。这种表现方式后来被马尔克斯发扬光大成为“魔幻现实主义”,再后来影响了余华、莫言等一大批中国作家。诺兰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派作者。他的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和电影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立刻让我明白他是卡夫卡和马尔克斯的传人。
Brand教授在电影中有这么一番话:「地球上的空气80%是氮气,我们不呼吸氮气,但枯萎病会。随着枯萎病的蔓延,氧气会越来越少。最后饿着的人将会是最先被憋死的人。」这在科学上是否有足够根据呢?Kip Thorne继续拜访了几位加州理工学院的专家,得到如下的结论。假设某种破坏叶绿素的病原体真的出现,光合作用就随着植物的死亡慢慢停止。不再有氧气生成,但人们对它的消耗却不会停止,最终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这个毁灭的过程会在三十年内结束,氧气会被用掉1%。所以库珀的后代似乎还是有足够的氧气供呼吸,当然前提是他们还有东西吃的话。但是,那1%的氧气将会转化成二氧化碳,这意味着大气中有0.2%的二氧化碳,这足够让敏感的人呼吸不畅了,更可怕的是,因为温室效应,这足以令地球平均温度升高10摄氏度,几乎没人受得了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