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简单说印度和韩国的电影质量水平都超过了中国,只能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印度和韩国电影有比较高的质量,印度每年差不多可以产出1500部电影,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韩国本土电影上映256部,外国电影在韩国上映951部(包括311部美国电影、363部日本电影、25部中国电影),共计1207部电影登陆韩国大银幕,据《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生产故事片686部,其中院线上映320部,无论印度、韩国、中国,拍得电影多了,量变总能产生质变,每年总会有几部好的影片冒出来,实际上,在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等欧洲三大权威电影奖上,中国获奖和获提名的影片是要远超印度和韩国。
关键一点是中国电影所表现的人文关怀比较差,具体说来,就是对社会问题、底层民众的疾苦和期望关注得少,表现得肤浅,社会批判乏力,创作者过多考虑经济效益和审查官员的看法,所以,从整体水准来看,被超越是很正常的。就近期的国产燃片战狼和红海行动而言,口碑票房都甚佳,但不可能今后国产片都学这样的模式一一展示大国情怀十强大武力,这样的影片适合做国内的宣传片,但难以走向世界。当然,许多人认为,中国电影走不走向世界无所谓,自己看了兴奋和高兴就行了,那也是个人的自由,别人没必有对此评说。
很简单,过不了审!基本上那些质量好的,多数都是通过对社会弊端深刻反思的!这类片子难免为了强化反思的力量,使用夸张、激烈的镜头表述,加大冲突,甚至很多暴力暴露镜头!但中国拍电影首先保证政治正确,社会的阴暗面是不允许曝光的,更不允许那些深刻的镜头!所以大家只能拍拍领导喜欢的题材,出不了直击内心的!就算是《无人区》《白日焰火》之类的好片子,到国内只能一剪再剪!其实何止电影,相声,小品等等不都是如此,看看八九十年代的,再看看现在的,没法比!
随着中国电影的崛起,我们会发现里面会有很多外国电影的影子,尤其网络电影更为明显,他们更多的是缺乏创造力,想象力。而外国电影像韩国和印度,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社会,反应社会民生。众所周知韩国电影一向很犀利,反应社会中的不公平。而近年来印度电影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尤其是演员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里面很能反应印度的民生问题,他敢于与宗教文化斗争。所以,电影更应该注重于现实。
中国不乏有好的影视作品出现,但是相对于泱泱大国的总量,实在不敢恭维。别说比拼好莱坞了,就连韩国、印度都比不过。电信靠什么吸引观众?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导演,接地气,精湛的拍摄技术,能和观众产生共鸣。返观国内电影,预算投入大部分被明星所瓜分,粗制滥造,什么题材挣钱就拍什么,抗日神剧,古装,言情等等,根本不追求影视本身的真实性,观赏性,蜂蛹而上,能拍出好的作品那才是奇闻呢。
中国电影的尴尬主要两个原因,无良媒体无节操的推动和无脑观众跟风追捧,导致原先一些高水准的导演和制片、演员忘乎所以,反正随便糊弄就能挣大钱,反正市场不成熟,挣钱不是靠认真,而是靠宣发!不过现在这种局面好像开始改变了,落后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认真肯定不会有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