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不是阴谋,而是个失误。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段视频的来源,不是偷拍流出,而是央视纪录片的官方出品。央视播出这个纪录片,不是为了黑刘强东,而是为了宣传互联网+与互联网经济,是对刘强东这个领军人物的正面宣传。这个纪录片的播出,肯定会经过京东与央视的层层审核,换言之,酒席间的这段对话,无论央视还是京东,都觉得没问题,不存在什么值得引起论战的阴谋点。
但是他们错了。他们如果早知道如此,断不会把这一片段播出来。京东的宣传主管要为此事负责。如果宣传主管曾经注意到此事,而刘强东本人拍板可以播出,那么刘强东就是脑袋短路了。他们没搞懂刘强东在大众面前应该有什么样的人设。
刘强东作为电商巨头京东的掌舵人,从中关村一路摸爬滚打上来,造就了电商巨头,这个人设其实很不错,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刘强东明白普通人的需求和痛点,他的京东会比其他电商平台更懂用户。同时,这个人设又很励志,会有情怀加分。
但这次的席间谈话,却是建立了一个负面人设,“机敏强悍的商人,说话滴水不漏,软刀杀人,冷酷地运用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是刘强东吗?当然是,但这个真实的他是不宜在公众面前曝光的。就像《一代宗师》里说的,“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流了血,里子得收着。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毁派灭门的大事。面子请人吃一支烟,可能里子就得除掉一个人。”
本来好好一个做面子的宣传纪录片,结果露了里子见了血,这就要出事儿。
我理解,无论哔哩哔哩或者知乎网友怎么夸刘强东的反应,刘强东自己定然是极不愿意这个问题被翻出来大肆讨论的,因为这背后涉及政治正确(女性员工,怀孕,产假)和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潜规则的无可回避的尖锐冲突,稍微处理不好就一定会在道德方面留下瑕疵,更别提还是在央视节目的镜头前,更更别提还要求老板在几秒钟时间内给出一个表态。
刘强东是一个非常注意经营自己公共形象的老板(他和马云都是如此),可以说当杜爽问出这个问题时,刘强东的公共形象就已经响起了尖利的警报。他被逼迫到了一个零和博弈的悬崖边:要么给出一个满足所有政治正确的清晰的表态,全力维护自己之前经营的公共形象,要么给出一个其他表态,无论这个表态是什么——模糊也好,批评也好,绵里藏针也好——都会给他的公共形象留下一道深可见骨的道德划痕。
刘强东当时没有妥协,而是选择了其他表态。果然,在之后几天,有心人把这个事截取出来放在网络上开始炒作。知乎上每一个答案,哔哩哔哩上每一条评论,无论夸也好,骂也好,都是一根根钉子,把这件事和刘强东的苦心经营的公共形象钉在了一起。这件事于是就成了他无法甩脱的包袱,在日后注定会在不同场合,不同事件中被再次提起。
这个包袱造成的潜在损失无法用具体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在刘强东作为京东代言人,已经将自己的形象和京东的口碑捆绑在了一起。他形象的问题很容易就会被升级到对京东这个企业的口诛笔伐上。
所以说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解读意图之间就有如天堑一样。这个视频我看过,是关于刘强东的纪录片,摄制组应该是跟拍了刘强东一段时间,在这个片子里,至少就我当时的感觉,刘强东说话的风格一直如此(我个人倒是觉得他说话的神态节奏一直不太自然,不知道为什么。至于“强笑”,我记得那个纪录片里他每次笑都像是强笑,特别严肃放不开那种),没有什么因为这位女高管说完之后“面色一变”“话音一冷”“虎躯一震”之类异于常日的表现。
至于那些致力于分析职场暗黑学的……我觉得吧,倒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那些话你使劲分析,当然能分析出一百多万字言外之音来。但是作为在京东工作多年,分管重要业务模组的副总裁,需要在摄像机前要求得到假期和职位的承诺吗?(换个角度,摄像机和一句承诺对于这种层级的工作安排有什么用……我一个对这玩意儿不太感兴趣的人,都听到过各种花式夺权,老板要架空一个高管,至少有5000多种办法),而刘强东作为上市公司管理者,至于在有摄像机的小范围宴会上,在所有观众面前立威和敲打一个具体的下属么?
我倒是不排除这段视频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事人的性格,但是要说再往深了说,达到双方心随意动口蜜腹剑三花聚顶一算定江山的程度,是不是也有点儿太演绎了?这种可能性实在和周总理智取九龙杯也差不多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