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听悲伤的音乐时主要的神经内分泌因素是催产素 催乳素和多巴胺,这使得我们获得情感共鸣,被关爱和温和的安全感 悲伤的音乐如果同时是慢节奏的,最能促使人获得音乐颤栗高潮体验; 共鸣感(社交联系)消解由悲伤导致的孤独; 以上因素加上催乳素引起回忆的作用,使我们摆脱自怨自哀 顾影自怜的心情陷阱,使情绪越过拐点,产生超脱感; 相比于安慰,处于困境的人更需要的是绝望。
记得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太记得了)里曾经讲过喜剧和悲剧的诞生。 喜剧源自对丑/滑稽的东西的刻画,喜剧产生的情感是强烈的,但也是短暂的,易逝的。 悲剧源自对美/凄婉的东西的刻画,悲剧产生的情感是淡然的,但也是长期的,持续的。 所以我想喜欢听悲伤的歌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平静,保持一种对逝去种种的伤怀。
人长大了,被约束成为一个隐忍的人。因为流露自己的细腻和脆弱,很容易被人嘲笑为一个不坚强的人。这时候,悲伤的歌曲就成为了情感上的依赖。 感觉世界那么大,能包容自己的似乎只有悲伤的旋律。就像一个黑洞,能把所有忧伤都吸走。于是深深地沉浸其中。
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婴儿期)哭闹/不开心,长辈就会嘘寒问暖、各种关怀,这让人们训练出一种模式(类似巴甫洛夫与狗的例子——摇铃铛狗便会流口水):只要一表现的伤心、不开心,就会有被理解、关怀这种温和的错觉。
我觉得听悲伤的歌的过程也是一种宣泄的过程,悲伤的歌能制造一种气氛和空间让你沉浸其中,宣泄积压的感情。另外,我觉得,悲伤的歌对一些有心事的人,是一种寻求理解寻找共鸣的过程。
悲伤音乐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系列复杂情绪的糅合体,而且这复杂感觉中,积极性的因素远超悲伤本身。这其中最强的 怀旧感 是我们回忆过去,达到情绪反刍和情绪自我调制的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