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公司每年都会在大连搞一个叫魅力颁奖盛典的商业晚会,请过崔健。每年的明星都会分配给各个记者编辑采访,崔健归我。采访时间很不好,只能在彩排时进行,直接结果自然是很不顺利,崔健的眼睛一直盯在彩排的乐队上,回答非常心不在焉。晚会,压轴表演。台下一群大连的所谓精英人士们,反应冷淡。崔健说,大家站起来吧。没有一个人响应。崔健笑了下,撸了下袖子,继续唱歌,接下来才是重点:崔健非常认真地唱着每一个小节,毫不打折地表演完了全部曲目。崔健承载的符号与他面对的现实,有着太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看似对立的两者之间,崔健做着自己,也接受着不可改变的一切。但难以改变的后者,并没有影响他坚持的前者。他能够接受纯商业演出的邀请,在看客冷漠的围观下认真对待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也能在电视节目中地表达着自己坚持的观点,勇猛不减当年。
很多人都试图扛着一些东西,问题是,最终他们不是变了,就是疯了,绝大部分干脆烂掉。崔健没变,没疯,没烂,这本身就相当神奇,更神奇的是他扛着的东西从没有放下。我记得有这样一句对崔健的评价,大概意思是:崔健对于自己代表的符号与价值,坦然接受,并接受随之而来的一切利弊。恕我直言,这叫真牛逼。干了10年媒体,我从没有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和任何人蹭合影过,不管是我喜欢的许巍还是我不喜欢的路人甲乙丙丁,不管是体育明星还是商界大佬。结果栽在了崔大师手上,事情是这样的:采访有一个环节,请明星拿着杂志拍照。崔大师非常淡定地把手一背,以走红好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敏锐嗅觉,准确地看向了照相机镜头。
崔健通常对文字和教育怀有敌意,这好理解,就像王朔已经这么老了,还对教育怀有敌意一样(他是写小说的,没法对文字有敌意,新作还得去刨三坟五典),这都属于青春期的仇记到了现在:八十年代高校里的知识分子,学养上不及解放前,外不及东西洋,确实傻波依泛滥,让二位爷赶上了。然而对不起,如果只聊纯音乐,请去做古典/现当代音乐,或者爵士乐,或者去当窦唯,既然还搞摇滚,只要还写歌词,就请自觉训练一下自己的文字能力,拒绝和逃避不是健康的态度。在这里,我要拉汪峰出来做个对比。骂汪峰是个时髦,可惜骂汪峰傻波依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傻波依,这还不包括只靠人品做派来评价作品的更多大傻波依。别自欺欺人了,臧鸿飞说得好,第一代大王是崔健,第二代是窦唯,第三代就是汪峰。
崔健音乐不存在神化的问题,但只能在一定的年龄段的人群中引起共鸣。每个生命个体都会有热血澎湃的时候,也会有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层次思考的时候……崔健的音乐正好触碰到了人们灵魂深处那个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当部分人心灵沉静下来后,反而觉得此类音乐过于喧嚣与浮噪了。
我认为崔健没有被神话,应该多鼓励中国原创音乐,崔健还是国内反假唱第一人,并且还是一个出色的小号手,音乐素质文学素质都非常好,他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去享乐安逸,一直活跃在各种舞台上,和窦唯一样是能在流行音乐史上留下痕迹的人
布什总统说黄家驹是青少年的榜样,时代周刊说中国把李小龙黄家驹李嘉诚列为最出色的华人,艾薇儿说黄家驹是中国最出色的歌手。崔健只是一小众狂热的摇滚爱好者喜欢而已。
是的,崔健被神化了,但你见过一个达到这般境界的诗人,导师,有自主的理念,是引领时代的先知,是超越音乐本身的伟大艺术家!他本人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