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迷茫年轻人的聚散地
"
或许
"
文字 / Daisy
9月22日,陈奕迅在清华大学开了第一场座谈会,在发放抢票信息还不到十分钟,就已经有近千人在排队抢票。
9月26日,陈奕迅来到了上海,来到了交大。
Eason的粉丝还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我以为没抢到票而去菁菁堂门口蹲着的人,只是极个别。
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这张照片摄于14:55,距离正式开场还有20分钟,而距离入场开始,却已过去了55分钟。徘徊在门口不愿离去的粉丝们大多打扮十分精心,不仅有二十来岁的学生们,还有三四十岁赶来的人。
“为什么你没有票却还去看陈奕迅?”
当我问一个男生你为什么没票还要等在门口,他说“我喜欢Eason很久了,这可能是我离他最近的一次吧。也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说不定能进去。之前在门口等的人更多,但是他们都走了,我觉得站在这说不定还能听到一点声音。”
当问到一位阿姨的时候,阿姨腼腆地笑了一下,“当然是想见他一面,也许能远远的看见他退场出来”。
大多数人都是回答我因为真的喜欢,然后继续在各自的群聊里看着实时转播或者想再挣扎一下能不能找到方法进去。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们,劝说着他们不用等了,没有票是进不去的,而他们置若罔闻,还在等待着。
“诶如果是你,你偶像在里面你会怎么做?”
“那还用说,冲进去,冲不进去我就乖乖在门口听一整晚。”
那是陈奕迅来到这里的时候,没买票,跟男朋友骑着小电摩人挤人在门口听了一整晚的我。偶尔能在缝里看到大屏幕的eason,就开心得像吃了蜜一样。
实际上有点距离,但人为地努力想要拉近这个距离。
一。
陈奕迅,微胖,有着天生的卷发,唱起歌来时而鬼马调皮,时而深情万分,温暖、细腻、深情的嗓音是他的绝密武器,他一开口,你就会被轻松征服,他一调皮,你的身体又会不自主地跟着律动起来。
当初某唱片老板是这样评价他的:“音域宽广、可塑性强,就是肥了点”。
当《十年》《K歌之王》《红玫瑰》等国语金曲后风靡内地后,后来又有了《好久不见》《淘汰》和《爱情转移》,就算是在如今很多KTV热搜榜中的排名仍然是靠前的。
现在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力唱将、灵魂歌者、可爱的陈所长。
陈奕迅,今年也43岁了。
在《中国新歌声》上,有个男生唱了陈奕迅的《无条件》,他很努力地想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但最后包括Eason在内的四位导师都没为他转身,接着他自己唱了一段,用他那略带疲惫与沙哑的嗓音,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们的心。
在唱歌这件事上,他不仅较真,而且诚恳,这不是仅靠唱歌的技巧就能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他人生中的历练。
一转眼,43岁的陈奕迅,身上满是故事,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听他讲故事。
二。
陈奕迅在英国留过学,学的是建筑专业,他不仅英文出色,而他的专业水平也不错,他完全可以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做一名伦敦的中产精英,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因为喜欢唱歌这件事,他改变了既定的人生轨迹。
1995年,当时香港娱乐事业处于下滑的当口,在这一个紧张的关头,陈奕迅参加了TVB和华星唱片合办的“新秀歌唱大赛”,这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音乐选秀节目。
一个喜欢模仿张学友的年轻人,在大家的掌声和认可下,稍显紧张地走上了台上拿了金奖,他梳着一头干练的中分,拍照时露出真诚的微笑,他叫陈奕迅,他幸运地搭上了香港娱乐事业发展的末班车。
而他再一次被人记住的是因为一首黄伟文作词的《时代曲》,在香港回归前夕,在香港出现移民潮的时候,他只想好好唱歌,“好想唱一阙歌,叫你认清楚我”,而这次,陈奕迅“逆袭”了,大家都认清楚了有一个叫陈奕迅的好歌手。
如果说陈奕迅仅仅因为幸运才有了今天的歌神称号,那是不可能的。
幸运,逆境,吃苦,努力,磨难,都是他的人生经历。
因为一句“就是肥了点”,签约的华星唱片高层对陈奕迅的外形条件不满,于是把陈奕迅“冷藏”在了台湾,让一个国语只会讲“谢谢”的TVB新秀去做国语唱片。
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甚是无助的陈奕迅还是选择了唱歌,苦练普通话,我们可以从他早期的国语歌曲《淘汰》,再到现在的国语《陪你度过漫长岁月》,咬字、音调都没什么口音,遇到了不理解歌词的时候,他会专门去请教作词人,理解后再投入自己的感情,甚至他可以花上十年的时间去重新体验一首歌的意境。
林夕时常感慨,“十年难出一个陈奕迅,他什么歌都敢试。陈奕迅唱歌不用技巧,而用感情。”
黄伟文说:“陈奕迅是香港乐坛从未让我失望的人。为他写词填曲其实是幸福的,因为他与邓丽君一样,有本事把一首原本60分的歌,唱到90分。”
而他的一切努力,为的就是有一天,他能做自己最想做的音乐。
这样的付出,不是随便哪个选手都可以做到,也不是所有歌手都可以有这样的耐心。
但还好一切都没有白费,他很努力地做到了,用自己最简单真诚的方式,用绝妙的嗓音和动情的演绎去打动听众。
三。
后来跳槽到英皇的陈奕迅,再次用《K歌之王》奠定了自己在歌坛的地位,开始有很多人会翻唱陈奕迅的歌,综艺节目、选秀比赛等等,但听了别人的翻唱,我们都不会忘记陈奕迅是原唱。
“听过陈奕迅的声音,再听别人的声音就味如嚼蜡”,这句话亦是粉丝们的心声。
为什么陈奕迅的歌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质是非常难把控的,几乎让人无从模仿呢?
他是因为模仿张学友出名的,当时他飙高音、飚假音,模仿其他歌手,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后来从《我的快乐时代》后,他对音乐的理解就不再是炫技了,他认为打动观众,应该靠动情的演绎、走心的歌词和人生的阅历。
的确,就算是唱了一百遍的歌,对于陈奕迅,每一首歌就像第一次唱那样或动情或激昂,让人无法抵抗地投降。
梅艳芳在演唱会与陈奕迅合唱《有心人》后说:“你们不要看他傻傻的,我觉得天才与白痴真是一线之间,他唱歌厉害得不得了,但人真是傻傻的,其实陈奕迅真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不过大家没发掘而已,迟早他会给你们看到另外一面。”
四。
而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有一首陈奕迅的歌唱出我们自己。
心很浮躁、急功急利时,听《一切还好》“心要静,才好”。
失恋的黑暗时光里,听《失恋太少》“爱过的成熟了,犯错只因失恋太少”。
想起很久不见的好友,听《最佳损友》“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总好于那日我没有遇过某某”。
后来有了人生的浅薄履历后,也便开始认认真真地听着他的每一首歌,才发现原来这些年来,他的每一首歌,像极了一束温柔的光,照亮心里每个软弱的角落,陪伴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我如何用心生活。
同样很庆幸他仍活跃在歌坛和各种演出活动中并能来到清华、交大等高校,歌迷们仍然很庆幸在这个时代里能听到这种深情、鬼马的声音,而且这个声音是来自Eason的。
“一班人同谐到老,不靠运气。”
“你好啊,我是陈奕迅,我从英国回来的,是念建筑的,我很喜欢唱歌,你呢?”
这是浮瓜冬蝉的第276篇推送
编辑 / 飞前朝
现场记者 / 花生
图片 / 网络 花生
关注我们
x
浮瓜冬蝉
在这里找到你的故事与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