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的票房已经破纪录了,《战狼2》的票房已经突破40亿元,毫无疑问,它将取代周星驰的《美人鱼》,成为内地影史票房冠军。在取得一系列的票房成绩后,《战狼2》可以说制造了中国式的超级英雄!
《战狼2》把“撤侨”选为电影主题,这是吴京和刘毅的默契,“设定大气、国际化,观众看了有自豪感”。整个电影的结构也越来越接近于好莱坞“007”系列或《虎胆龙威》一类个人英雄主义电影。
冷锋脱离了部队,一个人流落非洲,内心带着金刚狼式的忧郁,时而癫狂,时而借酒消愁。但在关键时刻,依然记得军人的使命,凭一己之力,解救了被困非洲的中国人。编剧还为冷锋配备了一个混血女主角,标准的英雄配美人设定。在刘毅看来,动作类型片在编剧层面上并不复杂,只要有好的人物性格设定,故事情节基本合理,剧本就不会出大问题。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动作场面和空间的设计,这也是《战狼2》最大的卖点。
在2亿元的预算之内,吴京动用了手枪、机关枪、火箭筒、等比例坦克模型、巡航导弹等轻重型武器,共设计了六七场打戏,追逐、飙车、逃亡、阵地战、单挑等桥段一个都不少,几乎不给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这种配置和大场面放在好莱坞并不特别,但在国产电影里出现,就是难得一见。
水下搏斗、“侠盗”飞车、坦克漂移、导弹袭击,从军舰发射导弹的战争画面,到拳拳到肉的近身格斗,燃到飞起的各种“大场面”与浓烈的重工业气息,让《战狼2》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好莱坞大片的味道。而这一次,影片中的灵魂人物不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美国特工,也不是拥有超能力的蜘蛛侠、美国队长……而是能打敢拼、充满热血的中国军人。
对一部现代战争片来说,故事如何融入当今和平年代的时代背景,是创作剧本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片筹备于七年前,选择了以毒品战争作为故事背景,如今看来已经有些老套。今天,随着中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地遍布世界,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介入到更多的全球安全事务中去,可供选择的素材也会越来越多。随便举几个例子:湄公河惨案、海军护航打击海盗、南苏丹石油保卫行动、南海主权争端、缅甸内战、也门撤侨......非常希望电影工作者们以《战狼》为契机,将国产战争片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将是军迷之福,同时必然会创造出更加巨大的市场。遥想当年歼20首飞,多少人欢呼雀跃放鞭炮庆祝;辽宁号上歼15滑跃起飞,一个简单的“走你”手势让多少人泪流满面......情怀是巨大的生产力!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更精彩,那就是本片大多在描述单兵作战能力,而没有全面地表现现代战争多维体系作战的特点。以"围尸打援"这一情节为例,战友情深固然能非常好地激发观众共鸣,但在现代战争中这种危急情况下的标准做法难道不是呼叫远程火力支援?试想一下情节改成这样:我方部队被狙击手围困不能前进,特种兵扔出“前哨”手抛式无人侦察机,使用红外成像发现敌方狙击手并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定位,然后无线呼叫指挥部进行火力支援;几分钟后,几百公里外远程炮兵阵地上的WS系列精确制导火箭炮群一次齐射的火箭弹呼啸而至,准确地覆盖了狙击手所在树林,将其变成一片火海——是不是很有好莱坞战争大片的即视感?更进一步,《战狼》里我们只看到了中国陆军(应该还包括陆军航空兵),如果再加上空军、海军、二炮导弹部队等协同作战呢?......国产战争片,你的征途和我兔一样是星辰大海!
痞性十足的冷锋(吴京 饰)、狡猾的前海豹突击队员老猫(斯科特-阿特金斯 饰)、冷傲的战狼副队长、性感的女上司龙小云(余男 饰)、心计颇深腹黑的毒枭(倪大红 饰),都被塑造成了鲜明的个体。正是有了这些个体的存在,让原本战争张力略显不足的戏份,丰富了起来。战争片从写炮火,发展到写人,是《战狼》对坞式战争最大的借鉴。刘毅的剧本、敖志君的摄影、李忠志的动作指导,帮助吴京实现了华语战争片的实质性突破。第一个学会坞式战争的人不是八一厂而是吴京,也是因为他具备八一厂所不具备的优势。八一厂虽然有拍摄大规模战争场面的资源,但是没有坞式战争的理念。吴京很早就跟着香港电影人拍摄功夫片和时装动作片。这些商业上收获成功的片子,让吴京看懂了如何掌控电影的节奏、视觉、场面,可以让观众得到到最舒适的享受。《战狼》虽然类型换成了战争片,但是节奏上仍旧有动作片的紧张,再辅以视觉和场面上的宏大,自然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