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赞在描述他的所谓影像叙事结构的真实性时,对蒙太奇和长镜头作出一个形象的有关门把和大门的比喻。他说:“蒙太奇叙事方式就像消除了一切油垢的门把式的场面调度”,而“门把的特写镜头主要是一种符号,而不是一个事件,它的作用只是对事件作出交代”。从这个角度来讲,《小时代》的快速剪辑技巧使其变成一部几乎堆满门把的电影,而且每一个把手都镀了金。我们暂且把这些快速的分切镜头视作蒙太奇艺术,因为这些奇怪的镜头变换根本就是音乐录影带的超长变种,而几乎不存在镜头、景别切换间的意义生成,
当杨幂扮演的林萧面对飞机舷窗哭泣时,镜头推出舷窗之外竟然是技术手段造成的云雾间升起的硕大的“小时代”片名,这个时候电影已经开场20余分钟了,不过不要紧,我们已经知道她男朋友人死了,这个扭曲变形的哭泣的脸庞在巨幕中充斥了十几秒钟就是为了转个场而已。但是从视觉效果来看,那些绕着头顶移动航拍,盘旋在外滩建筑群的大摇臂,罗马夜晚烟火特写,以及广告片机位下的若干基于对话的长镜头均展示着一个华丽而炫目的符号化的视觉世界,如同T台上不断换装的模特,她们穿的是抹胸装、镂空装通通记不得,只有在失误出丑,崴脚或者踩空时我们才能记住她原来是这副模样。这部电影在穿过一扇扇门走进一栋栋房子时,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闪闪发亮而且刺眼的门把手在不停扭转,却看不到门的颜色、材质、它身上的灰尘和闪光点。
对于这部“小三”,首映之前网站的骂声就一浪高过一浪,评分也是屡创新低,造就了一些人很用心去学习如何在网上打出0.1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情景在《富春山居图》放映时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消极的情绪一再的蔓延,我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总之骂声高反而造就了电影高票房,这样的反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平心而论,电影让我想到了两个可取之处,第一,电影的音乐不错,例如“微光”,“万花瞳”,陈学冬的“不再见”,笔笔的“别忘了”以及每部《小时代》中必放的歌曲“时间煮雨”等等。对于这样时尚青春偶像派电影,配上这些音乐很有韵律感,结合着各种花红柳绿的剧情发展,每首音乐都起到了煽情作用,催化了你的情绪。第二,看了小时代的三部曲,感觉这个故事还是不错的,有青春,有成长,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女人之间的故事,男人之间的故事(特别是第三部中还涉及到同性恋话题),男女之间的故事,涉及商战,权利之争等等,这就使得我没有看过这部小说的人深感这部小说一定是很精彩的。
郭敬明在剧尾免费赠送了电影贴片花絮和吴亦凡版“时光煮雨”的MV,也算是稍有诚意了,毕竟在字幕完整播放完以后影院才开灯的电影实在不多见。郭敬明很想在这部电影中耍范儿,从拍摄镜头上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长镜头的体现,剪切镜头的处理很带感,
镜头的节奏感强,画面换切也很有气氛和旋律,罗马时尚元素和现代大都市景象的结合,各种耍,各种显,特别是影片的片名竟然是在电影进行到第25分钟左右才浮现在屏幕上,真是有点太搞了吧,这么晚出片名的方式在电影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剧透是我最不喜欢写的,以下我分五点来简谈我对该片几个片段以及电影整体的感想。对于“脐带粉儿”这个词,是我突发奇想制造出来的,特意查了百度貌似没有重名,意思就是“某类粉丝们强烈执迷于自己的偶像,犹如心心相连,脐带连肚,不离不弃,永不分开,同生共死的节奏,形容对心目中的偶像痴迷至深到一定高度的那些粉丝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