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贝是生来注定烧钱的主儿,大场面大制作对他就是小菜一碟,但能烧钱,他也能引来观众欣赏烧钱,就像看焰火一样,还是花了银子高高兴兴进场,又高高兴兴离场的。但本片却是少有的他烧钱烧到火没旺起来,烟倒熏起来了的败家电影,一时间乌烟瘴气,直把观众看得是头昏脑胀、瞌睡连天。
剧情的弱智苍白俺就按下不表了吧,关于这选角也是有一定的学问,譬如这大本,谁都知道是个票房毒药,在中国就叫做“丧门星”的,你喊了他来帮你煽风点火,不把你家房子烧光光已经算你走了狗屎运。再看凯特贝金塞尔,尽演些吸血鬼,吸人血汗,不是赔钱货才怪,即便从现实意义上讨论,贝金塞尔的魅力也在于她的清冷,这也是她为何成为吸血鬼专业户的原因,这样清冷哀怨的女子去演绎战争中的三角关系,难怪会将银幕上的爱情之火花浇熄在摇篮里。
迈克尔贝得到众多“灭火器”的帮助,还心中窃喜,心想万一片子过火着起来了还有保障,于是乎拉来更多赞助,搬来更多钞票,心想你铁达尼沉没,没声没响,最多冒几个泡泡,我这焰火噼啪璀璨、花枝招展,场面霎是好看,不由得观众不弃暗投明。是好看了,连《团长》都觊觎去了,能不好看吗?但关键前面点火花的那些时间,冒的那些个刺鼻黑烟,谈的那把子迂腐三角耐,直把观众酸的大吐胃水,再看到场面的时候,早已无福消受,干脆撸起胳膊直接骂娘。少数幸运的,看前面不小心睡了过去,等同于起烟时避了出去,这会子倒看得入神肃穆,说谁呢,就是说俺自己呢!
完完整整的把《珍珠港》看完,到最后还是哭了。对战争加爱情的电影,每次都是很欢喜的看,却以很悲哀的哭结束。总感觉爱情一旦沾上了战争的边,就会变得屏除一切杂质,只有爱,只有笑,最后只剩分离。 虽从没看全,但对这电影的细节却是知之甚多,太出名了。是个会让人心碎的故事放在几年前,但现在看感动之余却觉得不够了。画面固然美好,战争爆炸场面也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虽然电影主讲的是爱情,但却觉得爱情给人的感觉不够,不够达到那份感动。
在战争的面前,一切都显得不够吧!但是如果与那种为了爱可以放下国家大任的故事相比,这种为了祖国而放下爱情的电影更能打动我。我相信爱情很伟大,但我更相信光有爱是不够的。 算是强大的阵容吧,本阿弗莱克,那个高大英俊的男人。凯特贝金赛尔,娇嫩白皙的仿佛能掐出水来。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乔什哈奈特,那个永远眼神忧郁的男人。这么三个人凑在一起,真是满足了大家的眼球,而还算轰动的战争场面也让人不觉乏味。一直是不太喜欢那种新旧爱之间抉择的场面,还爱着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但人的感情就是这样不被自己控制,而现实更是让人丧气。因误以为去世而来的悲伤,同样孤独的两人走到一起,情理之中的事。
而旧爱的再次出现把一切打破,最爱的不能爱,责任摆在那。女主算是个有心之人,无论是因为有了小孩想要好好在一起而爱丹尼,又或者是真的爱他,她只是选择了这个该爱的人。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片段,新爱旧爱在一起,一般都会选择新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都无法释怀。
但这电影除外,还是演员的原因吧!爱一个演员,因此爱一个角色,该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但又觉得,自己是对悲情角色有种怜悯之心,不管哪个角色获得芳心,终究会可惜剩下那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