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Pandora和Lastfm在中国可以自由使用,没有任何限制,那时lastfm甚至还有中国团队。一切都太棒了,你不需要费尽心思去找新歌听,打开上面任意一个应用都可以听上半天,尤其是后者能探索的线索更宽泛。当然这时也会下载,我或多或少有一些MP文件洁癖,下载的专辑在电脑里放的文件夹、文件夹的命名、MP文件的命名、MP的IDTag信息,专辑内嵌封面,MP内嵌歌词,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新下载的专辑如果不按这个方式整理,就难受。尽管有大量的下载高品质MP的途径,但下载听歌对我来说成本太高了。自作孽,不可活。下载听歌是一件成本极其高的事,加之对iTunesPlus的变态需求,虽然硬盘里有大量的,可能需要两个iPodClassic才装得完的歌,事实上我听歌的范围受到了很大局限。在家时iTunes配合自己的本地曲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方便得以至于上班时在PC上怎么也找不到一种让自己最省事最舒适的听歌方式。再次尝试过Spotify,也购买过Rdio,依然不够省心,毕竟洋货无论曲库还是和本土化的(比如微博分享的支持)都不够好。哈,豆瓣电台,酷狗,QQ音乐,似乎从来没用顺手过。从年开始就用虾米,说实话虾米对我来说作用仅仅是替换了早期豆瓣音乐对音乐的标记作用,我会把喜欢的专辑,艺人,歌曲全收藏起来,偶尔听一下某张专辑。因为纯网页的形式(甚至连我几百张专辑的收藏页面也是),始终觉得在虾米上的体验是断的,不连续的。依然通过维基百科、Pitchfork、NME这类严肃的媒体才能找到大量新鲜出炉,热喷喷的好音乐。举个例子,通过维基百科一个又一个链接,可能在短短五分钟内就能找到十来张闻所未闻的专辑,这时你没办法马上听,在虾米上搜索出来并收藏起来似乎是一个办法,但是事后根本不会再去找来听。折中的办法是用Pocket(以前叫ReadItLater)标记起来,一张专辑一旦放进了Pocket,就像把它扔进了一个ToDoList。但是当这个列表越来越大时,它同样变得不可消费,尤其是上面的链接还不是直接可消费的,需要你先打开虾米才能听。因为混杂在其它网页内容里,要想在列表里的音乐链接之间跳转变得很折腾。听音乐本身就是一件很纠结的事,只要遇到一点点不爽的阻挠,最粗暴的解决办法是按下暂停键,关掉播放器,我终于明白,我并非那种不听音乐会死的人。
音质好;内容多(update:因版权问题下架了很多);界面OK;可以分享到各个网站--可以跟站内和别的网站的朋友互动、可以集精选集;可以直接找虾米老大投诉偶尔去豆瓣电台听私人台,虾米网实现了我写文章配音乐的愿望。虾米网用了我的文案。虾米网的各位老大们给我写过明信片。从虾米分享的微博被唐朝主唱转了。打开的速度比ST快。九天的精选不能写评。豆瓣的电台收歌不能分类。虾米,重度用户。现在用虾米不仅仅是为了听歌和下载,发现好歌和音乐社交才是虾米精髓,个人更欣赏的是其分享音乐、探索音乐和通过音乐交流的产品文化。我理解的虾米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如下几点:淘歌系统:每日歌单、虾友精选集、音乐专题,让用户不断发现好音乐;音乐社交:早先的虾米Loop和现在的直播间都是采用一种在虚拟场景下和好友一起听歌的模式,弥补场景的缺失,营造社交氛围,从而增强用户的社群归属感和兴趣关系粘度;“高品质音乐”和“别处下载不到的音乐资源”反倒是其次。
歌曲、下载歌曲,我觉得酷狗音乐最好。找些冷门的专辑,上虾米听。我试过QQ音乐、酷我音乐、千千静听,相比酷狗,这三者的缓存文件和下载文件是分开的,就是缓存文件夹里都是一些文件名很乱的MP3,而酷狗的缓存文件就是文件名正确的MP3文件,在线听缓冲完以后点下载的话就是直接把缓存文件夹中的文件移动到下载文件夹。这样,酷狗显得很干净。不过酷狗下载的歌词是krc格式的文件。在电脑上用酷狗播放当然没问题,但手机里识别不了。没关系,可以把歌曲加到酷狗音乐的列表中,然后选中,右键发送到移动设备,这样的话酷狗会自动发送lrc的歌词(我试过,离线也行,估计是自动把下载的krc歌词转为了lrc。)其次,酷狗音乐是多点下载模式,下载很快。而需要听一些冷门的电影原声专辑的话,酷狗可能找不到,就上虾米网试听。可以赚些积分下载虾米网的音乐。如果对MP3品质不嫌弃的话,也可以用遨游浏览器里的资源嗅探器下载网页中听过的音乐。
我现在手机上有两个音乐软件,一个酷我,一个虾米,用虾米的原因是SM公司把EXO的版权都给了虾米,所以虾米是用来听我男神的歌,至于酷我,之前一直用网易云音乐,但是版权太少,我喜欢听古风歌,但是没有版权,无奈只能用酷我了
5sing和bilibili,没有为什么emmm
我用的网易云音乐






